姚双翠对年轻的林秀芬同样十分的欣赏。她幼时受到的是传统教育,写文章总脱不了旧时习性,在政治敏感的时代,生怕被人揪住把柄,并不太敢下笔。但她的文化水平和眼界摆在那儿,多年来没少指导笔杆子们工作。可其他人混个县级报纸已经很了不起了,唯有林秀芬,轻轻松松,再次在省级报刊上登刊。是个人才!
“你的文章一定要保管好,千万别弄丢了。”姚双翠拉着林秀芬的手细细嘱咐,“我那里也替你收了一份。你怕不晓得,原先我们国家是有作家协会的,后来取消的。但是,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作家呢?又怎么能没有作家协会呢?你还年轻,肯定能等到的。”姚双翠说得隐晦,略顿了顿,才接着道,“我早先认识些县里的老师,到时候,我请他们给你做推荐的。”
林秀芬怔了怔,随即脸上露出了一抹浅浅的笑,以及些许让人难以察觉的怀念。作协啊,我是中作协的会员呢。曾经按部就班走过流程申请下来的小棕本,如今却遥不可及。
不过林秀芬很快回过了神,嘴里说着感谢的话,脸上的笑意越来越大。苦难是作家的财富,重新走一遍登山的崎岖路,或许并非劫难,而是恩赐。
我命由我不由天,曾经我能,那现在我也一样能!
作者有话说:
今天只有一章哒!
另外,推荐一个博主吧。围脖的“恶魔奶爸”,他讲的职场比较靠谱,应届生学生党尤其可以多看看多琢磨。
不一定能有多大的进步,但能规避掉一些风险都是好的。尤其女孩子,职场更复杂,能避的雷尽量避免。
愿大家都能在职场上顺利升职加薪!么么哒!
第90章 我们要个孩子吧
腊月初,天气难得的好了起来。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社员们自然不爱呆在阴暗的家里,纷纷把家务挪到室外,大家伙一边聊天,一边干活。周梅秀也不例外。
大冷天的在屋里织布费柴禾,且屋子太小,人多了摆不开,于是她把家伙什全搬到了院子里。冬日暖阳下织布,既暖和又明亮,别提多舒坦。她出来了,带的“徒弟”们自然跟着出来。
南方山区的院子跟北方不同,北方地势平坦,农家场院大。山区则是平地都尽量留作了田地,大家在半山腰上盖房子,条件再好的人家面积也有限。平时一家人生活没什么,多几个人挤进来,即使在院子里,也是满满当当的挤得转不开身。
实在挤不动了,周梅秀的几个晚辈不得不退回自己家做事,只把搓好的麻线拿回来给她点评。人散开了去,难免被她们自家亲友问东问西。但任何技术都蕴含着无数的巧思,想光凭几个半吊子的三言两语,就能偷师,想什么屁吃?
没见她自家带徒弟,嘴皮子磨烂了,徒弟都未必能掌握关键点么?因此周梅秀倒不怕自己的独门技术泄露多少。即使真有那样光看看就能学会的聪明人,一时半会也威胁不到她。
不过很显然,竹水大队并没有看看就会的天才。越学不会,大家心里越痒痒,各种传言也随之越演越烈。甚至有人专门来找为此写过文章的林秀芬打听,织布到底能赚多少钱?
织布当真赚不了几个钱。只是对于农村妇女来说,会一门手艺,便多个补贴,手里能有点零花钱。姚双翠压根没指望过夏布能发财。当年地头蛇的苏家布庄,主营的都是丝绸和棉布,何况有了机械大生产的现在?
可传言这东西,一旦传出去便完全不受控制。林秀芬倒是把行情说得清清楚楚,奈何人家不信,一副她帮着周梅秀隐瞒的样子。
林秀芬:“……”
同时,周梅秀的“徒弟们”也在被各方骚扰。乡里人的人际关系,总是亲戚连着亲戚,而徒弟们也有帮扶自家亲姐妹亲侄女的私心。不知不觉间,细麻线的制作方法,在竹水大队以及附近的几个大队飞快的扩散开来。
速度快到什么程度呢?王芳妹的月子没坐完,竹水大队的妇女已经人人能对纺织说上两句了。
林秀芬:“……”
所以姚双翠找她,确实就是想白嫖一下她的文笔,真没别的想法。但当时听姚大队长话里话外的意思,还真以为遇到了天大的困难,迫切需要她个穿越女脚踩金光去拯救……结果,呵呵,想太多!人家只差没算无遗策了。
但林秀芬很快又释然了,建国后几十年,国家从一穷二白冲上了世界老二,正是因为散落在各地的能干人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而她区区一个穿越女,比时下人强的也仅仅是见识与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别的方面,可真未必能有“土著”们想得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