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头端起酒盅,拈着须嘱咐了他两句。从此就算名正言顺地叫他担起左边李宅的担子。
众席的人也没闲着,面上自顾自说自己的话,实则暗地里都竖起耳朵听。往后混银子打秋风该奉承巴结谁,心下都有了主意。
旁边席上几位女眷借故过来,到这席上来敬芸二奶奶芸娘的酒,“芸二奶奶,这回霖二爷担起这么重的担子,你也要辛苦囖。”
芸娘长着张嫩娃娃脸,其实比月贞还略长几岁。那一汪秋波总是微微漾着,如同珠玉沉水,有着将平未平的一点清澜。
她一贯不爱拔尖出头,人多时候更不爱说话。因此月贞也没与她说过多少话。
难得见她笑一回,也只是将嘴角半扬,眼皮微垂,像是不敢放肆笑的样子,“辛苦不着我,上头还有婆婆大嫂子,我不过是在家做个闲人,笨手笨脚的,想帮忙也帮不好。”
话说到此,人家只好举着杯向月贞说两句:“贞大奶奶,你也辛苦得很,如今又添了个儿子,操不完的心。”
月贞提着白斝,勉强应付,“不苦,不苦。我才进门,有许多不懂,还要向芸二奶奶学。”
谈锋又转回芸娘身上,人家乐得高兴,反正月贞是个寡妇,娘家又穷,往后是拿着死钱过日子,还不够她娘家人混的。
继而仍对芸娘说好话。说了一箩筐,更不能落下巧兰。
巧兰不一般,了疾出家为僧,右边李家拢共就她这么个媳妇,日后霜太太归西,阖家自然都落到她与缁大爷两口头上。
人家自然更奉承得好听,“论辛苦,还是咱们巧兰最操劳。这边好歹是两位奶奶帮着琴太太。那边就只您一位奶奶,霜太太是享福的人,家里大大小小的锁事可不是您一个人操心?”
巧兰立起身来,满面风光,“我不过是瞎忙活,瞎忙活。”
大家说她谦逊。她倒不是谦逊,多半是实话。霜太太自己不大管事,却极会挑剔,仿佛多年媳妇熬成婆,要把从前受的老太太的“指点”都传到她头上来。
可见治媳妇的手段,虽非血亲,也能遗传。
各有各的苦衷不能言表,月贞此刻的苦,还是在吃饭上头。
到宗祠里拜见祖宗,认下个儿子,忙活一天,正饿呢。可吃饭吃不好,给这些人围着,生怕有人说她大爷刚入土,她胃口又好起来了,可见前头的伤心是装的。
比及散席,月贞只吃了个半饱也不及,回首一望,了疾还陪在上席,伴着他母亲。
残阳灺尽了,梁上的白绢灯显得亮起来,将古朴繁荣的厅堂照成了一个斑驳陆离的世界。
月贞远远看着了疾宽罩黑莨纱的背影伫立在一张张悲愁窃喜的面孔间,显得很有些不合时宜。他分明不是那队伍里的人,怪道出家。
月贞觉得自己也不算这世界里的人,混在巧兰与芸娘中间送亲戚,像个孤魂野鬼。黄昏将她的影子吊得老长,是个吊死鬼。
珠嫂子听了她这关于影子的论调直又好气又好笑,吊梢眼斜着嗔她,“还没听说这宅子里闹鬼,哪里来的鬼?八成是你心里有鬼。”
“我可没说这宅子有鬼,我是说奇怪,白天如何热都好,太阳一落山,这宅子就有些凉。”月贞把嘴一噘,“我才是最不信鬼神的。”
“雨关厢环山绕水的,夜里不凉才怪,没什么稀奇。”
月贞一抬眼,瞧见芸娘在前头,因为不想搭腔,便刻意将步子放得缓慢。芸娘身边跟着个妈妈,她自己陪嫁带来的人。她也不与妈妈说话,自己前头半步,身条窄瘦,行若摆柳。
“这两口瘦到一处去了。”月贞在后头望着,想起霖桥也是那样瘦,干柴似的,她便笑,“怎的霖二爷瞧着身子骨不大好?他是有什么病吧?”
珠嫂子翻了个眼皮,“什么病?寻花觅柳的病!常泡在行院里头,就是好身子也叫人掏得剩个空馕子了。”
月贞睐她一眼,欲问她什么是“空馕子”,又怕她非但不讲,还要笑话着臊她。她便不问了,假装明白地点点头。
前头芸娘折身进院,珠嫂子赶着吃饭,因此拽着月贞疾步。
进屋珠嫂子赶着给她瀹茶,月贞不好耽误她吃饭,便说:“我自家来,你去吃饭。瞧瞧厨房里有没有什么面果点心,替我带些回来,我席上没吃饱,夜里一定要饿的。”
“吃席就是这点不好,当着人吃不饱。”珠嫂子答应着,掌上灯出去。
月贞独自瀹了盅茶在榻上坐,把耳朵偷么竖起来,听隔壁的动静。风悄月寂,了疾还没回来,一定是给霜太太拉着说话去了。
虽然他在隔壁的时候多半也没什么动静,但好歹能听见他的脚步声,木鱼声,咚咚的,踩得稳妥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