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夏至(69)

手机那端Jerry没有听见回应,疑惑地问了一句。

夏漓道声“抱歉”,说一会儿再打过去。

她将挂断的手机捏在手里。

那清冷的气息已近在咫尺,夏漓在他身影遮落的阴影里屏了一下呼吸,还没开口,对方已出声:

“好久不见。”

似乎声音的记忆更显可靠。

这清冷的声线使她确认,他就是晏斯时。

那时,徐宁看过了夏漓未完成的“回忆录”,她们探讨过一个问题。

夏漓问徐宁,一个人真的会彻底消失于另一个人的生命吗?

徐宁说,你看我们毕业六年,高中同学你还保持有联系的还有几个人?微信群里是有,但你会去主动联系吗?

夏漓沉默。

徐宁说,我们和很多人的上一次见面,就是最后一次见面,这才是人生大部分时间的常态。

夏漓说,我知道,我耿耿于怀只是因为没有道别。

就像一首词不能只有上半阙。

这种执念将她困在静止的时间里,不断徘徊,想要获取那故事的下半阙。

哪怕文不对题,哪怕画蛇添足,哪怕狗尾续貂。

恍如一场漫长的叩问,终于得到了答复,此时此刻,夏漓看着眼前之人熟悉与陌生掺杂的眉眼,竟有一种彻彻底底的释然之感。

好像那落了她满身的末日山灰,一瞬散尽。

她的时钟拨正。

此刻是2017年的2月,元宵刚过,风仍料峭。

北城的春天尚有一段时间。

夏漓微笑,落落大方道:“晏斯时?好久不见。”

第27章 (南辕北辙的误会...)

彼时他已拿到MIT的CSE硕士学位, 收到了波士顿一家研究型科技公司的offer。

与此同时,晏斯时接到消息, 外婆戴树芳要来北城的医院做一个肿瘤手术。

晏斯时让外婆留在北城,暂做休养。

陪同照顾的那段时间, 国内不少科技公司辗转联系到他, 邀请他回国工作。

其中有一家工作室背景资深,母公司在硅谷, 刚刚组建完成了中国的研发团队。

晏斯时与他们面谈数次,最终决定接受offer, 成为团队核心算法的负责人之一,领导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相关研究工作。

外婆初愈, 回了楚城, 晏斯时则飞回波士顿一趟, 拒掉了那边的offer, 处理完剩余事宜, 正式回国。

房子是发小闻疏白帮忙找的,离科技园区挺近的一处公寓,开车大约十分钟。

归国那天, 闻疏白亲自去机场接上人, 开去提前订好的餐厅接风洗尘, 再给送到住处。一条龙服务, 周到细心,关怀备至。

晏斯时跟他认识二十年, 头一次见他这么靠谱。

“那是。怕你一不满意,一扭头又跑回阿美利坚。”闻疏白输入密码开了门, 像个资深房产中介似的将晏斯时迎进门,“我家老头可说了,如你这样的人才,流失到国外是个损失。我这一回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

意料之中,晏斯时没有回应他的玩笑。

闻疏白也习惯了,指一指公寓各处,挨个介绍。

“这房子我实习时住过的,不顺意的地方已叫人改过一轮,最近也刚让人检修过,没什么大毛病。”

闻疏白借公寓厨房倒了杯水喝,便准备撤了,叫晏斯时早些休息,有空别忘了修改门锁密码。

和闻疏白那奢靡的公子哥作风不同,公寓的装修风格倒是意外简洁。

不过这对于晏斯时而言没什么所谓。

团队刚刚组建完成,前期都是些磨合的工作。

直到过完年,项目研发工作才正式进入轨道。

工作室延承美国母公司那边的传统,一周双休,到点打卡走人,轻易不加班。

晏斯时却习惯在人去楼空之后,在自己独立的办公室里多留一会儿。

对他而言,回不回公寓差别不大。

他在精神上过着一种离群索居的生活。

这天,晏斯时留在办公室,尝试精简目前的算法结构。

一直待到晚上十一点,离开工作室,到地下停车场取了车,驶出科技园区。

园区外有家24小时便利店。

晏斯时将车停在路边,打算进去买几瓶水。

这科技园区过了十一点以后,便是另外一派阒无人声的景象,只有少数楼层还亮着灯。

便利店里同样安静,除他以外,便只有另一个顾客,站在角落处的微波炉前。

他扫过一眼,无甚在意,径直朝着后方的冷饮柜走去。

他习惯喝一种生茶,只有日系便利店才有贩售。

那茶饮放在冷饮柜的固定位置,他拉开柜门,刚要去拿,听见角落那处传来打电话的声音。

动作便是一顿。

那声音音量并不大,讲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只有个别词句的发音不甚地道。

上一篇:今天你crush了吗下一篇:竹马他好茶

明开夜合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