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尾巴绽开,每根绒毛都逆着风缓缓游动,此时风吹过她,敬畏地绕过了。
年轻的狐皇不再看向海,而看向天。
天从深黑转为幽蓝,夜色是倒扣过来的怒浪,滔滔地涌动着天道的潮水。而纯白的狐狸只哂笑着,嘲笑着天,嘲笑着天道与秩序,地面被她的笑声震颤,传来比雷声更加沉闷又更加宏大的呼应之声。
“狐王的野心非比寻常。”明竹书写着玉简,他对明尘盲目的崇拜导致他不愿将自己从尘封的典籍中发现的那惊天的秘密告诉其他任何人,只写在玉简中,等那位年轻的尊者回来阅读。
“我在您留给我的半妖小狼的精血中,发现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与天地之间的灵气产生反应,也就是说,妖怪并不只是吞噬灵气,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吐纳。我由此产生兴趣,然而小狼不会功法,又失去心头血,与凡狼差别不大。我便去藏书阁寻典籍。
“从前南州的南智真人曾留下记载:他年轻时在海边游玩,忽见一仙山,心向往之,乘风而去,却在仙山中看见一虎头人身者,是为虎妖。然而仙山中灵气流动如常,那虎妖吐纳如凡人一般,见南智真人,竟作揖行礼,口称道友。南智真人大骇,本要与之一战,却因虎妖谈吐不凡,一些无心之言竟点拨自己道心,隐隐有突破之意。一人一妖便坐而论道,南智真人突破后,便问虎妖因何与众妖不同。
“虎妖却道:须知那盘古开天,手举起天,脚踩下地,天地之间灵气充盈,灵气循环。人修天之大道,妖修地之大道,天地相合,妖族乃修地道,人修天道。多少妖族却只知修天道,逆了本性,是以他这样修了地之大道的,能以妖之身吐纳灵气,而不是那只吃吞噬海塞的蠢物。
“南智真人纳罕,便问道:既如此,为何天下的妖都只知天道,而不知地道的修炼呢?”
写到这里,明竹叹口气,思忖着继续记录:“南智真人的记载后半段因保管不善而遗失了,然而我却从另一处记载隐约瞥见另外的故事。
“又有记载说,定州位居中央,如宝盆般汇聚天下灵气,是不可多得的修炼宝地。该记载没有作者,后来写注释的人称其为灵宝道人。就说那灵宝道人记载道,他游历各州,发现定州最好,却有一处黑气缠绕,似乎有大祸患。他便去黑气之源,发现竟然是一处未被人发现的盘古遗迹。须知盘古遗迹乃是天道好功法所在,灵宝道人欢喜,前往探访,却发现越近那遗迹,黑气便越为浓烈。
“师姐,我猜想那黑气便是所谓根源之恶,来自盘古开天时。总之灵宝道人愈发惊奇,却在遗迹中找见半卷功法,灵宝道人不敢轻易修炼,便将其带出遗迹,却见功法在哪里,黑气便跟随在哪里,便知此物不祥,有心损毁,却无能为力,那功法又有邪性,灵宝道人带在身边,日久天长,竟被蛊惑修炼。
“修炼时,灵宝道人已然忘我,却意识到自己不能吐纳灵气,竟然想要吞吃活人,更以为是邪书,无法焚毁,竟以最后的神智将功法带回遗迹,正要以性命封存此书,却见遗迹之中金光大作,竟然另有一卷功法。
“二卷功法竟如人一般彼此相争,战斗起来,那金色功法有吞天蔽日之能,竟然将那恶功法击碎,然而自身金光明灭,已然油尽灯枯。不多时,那金色功法竟口吐人言道,它乃盘古开天地之大道化身,如今只剩残片,那黑色乃是大道之影,遁入地中,开天地大道隐在天中,压制大道之影,天辖制地,天道为正,地道为负,彼此缠斗万年,却不能消灭彼此,只能愈发击碎那大道之影,令其散落全地。那大道的影子不甘自己不是这天地正统,化名《吞天神书》,引诱正统弟子修炼,壮大自身,好毁去天地,重建秩序。
“灵宝道人道:原来当世修真是如此,正道是修得天道正统,而邪修则是修了地道,是大道之影。
“金色功法道,它虽击碎地道,自身却也碎为两半,故修真有道,也有心魔。如今《吞天神书》散落各地,只怕势大,它也要化身半卷功法,是为……《开天圣书》,使灵宝道人携这半卷功法传世,以对抗大道之影。
“末了,金色功法又道,虽有功法可叫人传习,却比不得《吞天神书》便是直接分裂自身,修行者可直接拿去碎片,即直接获取地道,总比修行快些。若到危难之时,它天道也少不得直接化身,馈赠有缘的修真者,好与集齐地道的根源之恶者一战。
“灵宝道人听罢,再三下拜,才携圣书而归,然而才出遗迹,圣书便如星辰坠落,哗啦碎在原地,如光一般不能掌握,如梦一场,遗迹也不知所踪,才记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