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一家送了一份。
他们的大白馒头足足留了有七八十个。
吃完整个正月肯定不可能,但是吃完十五肯定没问题。
腊月二十九,刘翠花把做好的新衣服给送了过来。
乔婉还真不会用缝纫机,所以给顾家兄弟做衣服的事情就拜托给了自己母亲。
刘翠花为了女儿自然尽心尽力,找了村里几个针线好,手脚快的妇女一起帮忙。
几天功夫就给顾家兄弟每人做了两身新衣服。
这年头的人们不是灰色就是深蓝色,一身中山装无论是出门还是剑客,那都是很气派,另外一身儿就是普通的常服。
兄弟几个拿到新衣服的时候,脸上激动的都有点儿红润。
他们多少年没穿过新衣服?
一向家里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完了,老二穿,老二穿完了,老三穿!!
一轮一轮的轮下去。
谁也甭想穿上什么新衣裳。
再说他们家也穷,新衣服自然是轮不上,一般都是找的便宜的土布给他们做衣裳。
那土布颜色染的不稳,常常会掉色。
时不时就把皮肤染的青一块,黑一块。
遇到个刮风下雨,那就出洋相。
这衣服可是县城里最好的百货商店里也扯的布料。
光是摸着这瓷实的布料,兄弟几个就开心的合不拢嘴。
“婶子,谢谢您给我们做衣服。”
刘翠花乐了,
“谢啥谢?咱都是自家人,有啥可谢的。”
要说以前对顾家人那是不屑一顾,主要顾家在村子里太有名了,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兄弟几个,一个比一个拉。
可是相处了一段日子,发觉几兄弟还算可以懒,虽然是懒,但是真要让干活也都拿得出手。
没有上进心,大概是因为家里的长辈影响。
真的让干起来一个个手脚利索。
最重要的是脑子都活泛,没有一个是榆木疙瘩。
刘翠花更满意的是虽然分家了,可是闺女分家之后日子过得舒心。几个小叔子对姜小暖都是心悦城服,啥都听嫂子安排。
从这1点上来说,刘翠花儿觉得闺女分家反而日子更好过。
总比上面压这个婆婆公公强的多。
当然给顾老三和顾母也做了两身衣服。
不过那两身衣服,刘翠花可没那么上心。
哪有她这个亲家给亲家做衣服的道理!
自然是让村里人帮忙做。
借着村里妇女的嘴也宣扬宣扬自己女儿该是个多么孝顺的儿媳妇儿。
日子过得很快,眼瞅着就腊月三十。
大年三十一大早起来,姜小暖就张罗着让他们兄弟几个把门口柱子上扫干净,一个人去贴对联,挂灯笼,另外两兄弟在厨房里剁肉馅。
老五和顾向南则在屋里的炕上把准备的瓜子,花生和糖果堆了出来。
姜小暖在厨房里忙着张罗年夜饭。
顾向东亲自去请顾家两口子来过年。
父母一开始还沉着脸,骂他们一个个不孝顺,不过到后来还是顾老三直接开口。
“我和你娘天擦黑了就过去。”
大过年的知道老二不方便挪动,他们不过来就得让孩子们过去。
顾老三不想和儿子们闹得一直不来往。
他可不像顾母那样固执。
有了这个话,大家自然算是缓和了下来。
中午凑凑乎乎,吃了一点儿东西。
忙活一下午,包了两百个饺子。
兄弟几个饭量都大,而且除了年三十之外,大年初一也得吃饺子。
几兄弟做别的还行,包饺子实在是插不上手,老四帮着擀皮儿,基本上包饺子都是姜小暖一个人包的。
好在姜小暖手脚快。
两个人忙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才算是把饺子包完。
顾向北和姜小暖在厨房里一直忙到了晚上8点多,饭菜总算上桌,兄弟几个中午就吃了一点儿,这会儿早就饿的前心贴后背。
因为今天没有外人,所以直接大家上炕吃饭。
炕桌摆在了姜小暖和顾向南的这个屋。
这个炕桌是顾向东特意从山上伐木头自己重新做了一个,打磨的非常光滑,桌子面积很大,方便他们几兄弟一块儿吃饭。
炕桌摆上。
顾向南的被褥也被挪到了一边。
背后靠着被子,腿上搭着褥子。
热腾腾的饭菜上桌。
凉拌三丝,凉拌莲藕,一个水晶皮冻,一个糖醋丸子,一个拔丝红薯,一个红烧鱼,一个香酥鸡,再加一个热腾腾的锅子。
锅子是他们这里家家户户必备的特色。
顾老三和顾母坐在炕上。
看着热腾腾的饭菜,总算是露出了笑容,看着这么丰盛的饭菜,两口子也不由得咽口水。
这些日子儿媳妇儿虽然没上门去,可是打发着儿子给他们送了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