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番外(72)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盐焗海鲜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锁住海鲜原始的鲜甜,令肉质紧实鲜美,口感更加嫩滑。

范先生尤爱盐焗海螺,螺肉肉质咸香入味,细嫩有嚼劲,他可是有一口好牙有口福的老头。

众人也是吃得惊叹连连,这么粗狂的手法,就能让食材的本身多出一种风味,太过瘾了。

三喜临门的下游村村民们,没有海鲜可以吃,但是三对新人的喜宴也是不能马虎的呀。

这群人里,厨艺最好的就是翠花她娘张氏了。

巴蜀自来就把喝喜酒称之为吃九大碗,“九”字,含吉祥之意,有“九子登科”、“天长地久”、“九九归一”的祈愿。

说起九大碗,其实也就是九种肉食蒸菜:主菜是蒸圆子(也是其他地方俗称的“香碗”)、蒸咸烧白(梅菜扣肉)、蒸排骨、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蒸甜烧白(夹沙肉下面铺糯米饭)、芙蓉蛋、蒸炸软肉(酥肉)、蒸杂脍。

肉菜与蔬菜丰俭由人,可根据时令而来。

这次张氏掌勺,袁老爹买了半头猪,胡老爹打了七八只野鸡鸭,袁老二和袁老三还在河里捉来了一大盆的鱼,把村民们用来抵维修费的蔬菜鸡蛋一收拾,齐活了。

三位新娘万万没想到,蜀地来的这群人这么讲究,几日功夫就在喜宴上张罗出了这么两桌好饭菜。

比起北地的面食和炖菜,这蜀地的菜可不要太好吃呀,新嫁娘都顾不得害羞,甩开膀子开干。

三个小子更是吃得满嘴流油,小川奶声奶气的问:“奶,啥时候给大哥娶媳妇呀?这九大碗也太好吃了!”引来众人大笑。

第五十六章 与鞑靼的草原首战

草原上,毛里孩、阿罗出、孛鲁乃等各部首领与森札可汗的七王子正在会晤。

鞑靼是草原上人数最多的部落,长期占据草原最好的位置,且鞑靼出巴图鲁(勇士),正可谓兵强马壮。还买通了大夏商贾,能源源不断的买来铁器武装自己的军营。

其他各部加起来也没有鞑靼部落人数和士兵多,每次骚扰大夏,森札可汗就会释放善意。

给各部落许以重利,无论是茶、盐、布匹和铁器,总有一样能满足于你。为此各部落也乐得上来分点残羹。

这次大夏征伐草原而来,森札可汗自然不能把自己的邻居兄弟们落下。让各部首领带着自己的巴图鲁们在边上打边鼓,呐喊助威,关键时刻还需要他们补刀。

徐尚书这次亲自来草原督战,当然也不是没有准备的。

除了粮草足足,他还带来了兵部研发的火铳。火药已经在大夏朝使用数年,兵部在火铳的研发上投入了几代人的智慧和能量。

这次把兵部所造火铳全部拿走,也不过堪堪120支,足可见目前工艺水平。

虽然在劝慰自家妹妹的时候,徐尚书很是理智客观。但是他最得意的嫡次子可是家族精心培养多年最优秀的子弟,还有那些在天花中憋屈死去的孙辈子侄。

徐家自开国以来还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虽然徐家男儿纳妾无数,但是儿孙数量也是有限的呀!

对这次使用火器,他心里没有半分的波动,这些该死的鞑靼,他只恨火器不够多。军部为这120支火铳配置了一个800人的神机营。

神机营配置如下:一共十队,每队62人,队长和副队长各一人,36人负责12支火铳。

这36人分成:前、中、后三个梯队,每队12人。

然后,6个盾牌手在最前沿,负责防御,而长刀兵分两侧,每侧6人,可攻可守。

在枪手后方共有6个火药手负责分配火药,最后一梯队的12人负责装填火药,中间12人负责传递火铳,最前方12人负责射击。射击手如若身亡,中间梯队迅速补上,可轮番作业。

而射击则是1、3、5、7、9、11先射击,然后2、4、6、8、10、12再继续射击。

这样,就可以保证火力的持续性,也是大夏兵部训练出来的轮番射击战术。

这本来是为三位藩王准备的大餐,奈何还没用上就只能便宜鞑靼了。

当然鞑靼铁骑也不是浪得虚名,除了有10万士兵,森札可汗还有一支100人的王牌重骑兵,这支骑兵,人马俱披重型盔甲。

因为对马匹和士兵的要求很高,发展多年也是堪堪不过百骑。

平时的骚扰战,森札可汗可是舍不得用自己这只宝贝骑兵的。既然大夏这次敢来草原,那必须好好招待一下的。

徐尚书的合围分了左中右三路,各路领军八万,他自己带着神机营居中路指挥。

左路由昭勇将军李济统领,李济也是军阀世家子弟,官居正二品,驻守北境多年,家族虽说比不上徐家根深叶茂,在北境也能排上前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