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梨村这里不过是一个缩影,全大夏还有千千万这样的村庄,无一不被照顾到。百姓们感念朝廷的同时,也各种传颂发明此法的张孺人,恨不得给她在家立长生牌。
他们除了费工夫,半点银钱都不花,尤其听说,这地龙吃了粪土后,再排泄出来的粪便,可是优质的肥料。鸡鸭的粪便收集起来肥力也很好,要是明年蝗虫不折腾,这庄稼肯定能多收不少。
想到这些,百姓们的念想更大了,看着毛绒绒的小鸡崽们都能乐上半天,伺候得很是精心。
在养殖大法顺利推广,并取得良好的反馈之际,远在岭南的涂司农给夏洪棣发来捷报。
“陛下,岭南来消息了。”成大总管跑得很急促,他知道自己主子等这消息,可等了不少时日了,刚一收到就赶来报信儿了。
夏洪棣刚看完鸡鸭推广的奏报,又看到了这份双季稻试验成功的奏报,大热天,不喝冰水都觉得解暑。
“这个涂司农还是太谨慎了,这双季稻都长到一尺才来汇报。”嘴里说着怪罪的话,嘴角眉梢都扬了起来。
“陛下,这是双喜临门呐!”成总管适时的给夏洪棣捧场。
“朕总算能睡个好觉了!”皇帝高兴,大伙的日子才好过,最近后宫,除了坤宁宫,皇帝可哪儿都不乐意去呢。
“陛下,今晚,您”成总管摸了摸袖子里被塞的大红包,还得帮忙递话。
“这样的好消息,朕当然要说与皇后听了,你把今儿挑出来最好看的那对粉彩梅瓶给朕装上,皇后最稀罕这样的。”
成总管赶紧闭嘴,心里忍不住的嘀咕:这心情不好,找皇后开解,这心情好,找皇后庆贺,难不成,这后宫得宠第一人,还是这年过三旬的皇后娘娘?哎哟喂,以后这等红包他还是少收为妙,收了人家的好处,事办不成可就不好了。
高皇后不知道总管太监的腹诽,这会和狗男人一样高兴,她的蚝油坊捐赠的海货,已经陆续发往各府一段时日了。
地方官员不但免费发放海产品,还有各种海产品的食谱推广,务必要教会百姓们这些海产品的花样吃法。
从目前收到的反馈信息来看,哪怕是内地没有食用海产品习惯的百姓们,对这些海产品的接受度都颇高,有些甚至都表示如果价格不贵,他们都愿意花钱购买。
这说明啥?说明这些海产品的可食用价值大呀!夫妻俩相互告知对方,自己收到的诸多好消息,喜悦之情翻倍多。
“陛下,等这些鸡鸭开始下蛋后,百姓们的日子就更好过了!”高皇后想到村里家家的鸡鸭满院跑,小孩童捡蛋的快乐场景,都替他们高兴。
“皇后啊,这回你的功劳也不小,没想到,你那蚝油坊还能有这般大用的时候,朕这次能这般有底气,蚝油坊当记一大功。”夏洪棣心里得意,但是还不忘和皇后商业互吹,毕竟皇后也是真出了大力的。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陛下,臣妾乃一国之母,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好一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皇后,你看朕亲自挑的这对梅瓶咋样?今晚,朕再另外给皇后重赏!”
高皇后无语,只得领赏谢恩了,瓶子倒是好瓶子,其他赏赐嘛呵呵!
青县,因为有了几个瓷砖坊,有数千人在作坊里做工,带动了县城周围的部分百姓都能挣到一些钱,而且今年不缺水,他们绝大部分还不至于,因为蝗灾绝产就往外跑。
郝县令推广起朝廷新政策来,不遗余力,用来孵化鸡鸭的火炕和地龙池,一修就修了好些个,县衙的人全都被他派到下面的村子里,给村民们念公告去了。
鼓励村民们依葫芦画瓢,赶紧把地龙池修起来,不要耽搁免费领鸡鸭和米糠。
县衙请来学习这些技术的婆子们也很能干,才两个月时间就孵化了上万只的鸡鸭崽,上下游村儿有幸成为了前几批受益人。
当两个前儿媳,江来娣和牛大妹在排队领鸡鸭之际,听到了村民们正在议论,发明孵化养殖之法的,居然是她们那个前婆婆,现如今的张孺人。两人表情晦涩,只能低头充耳不闻。
“咱们这位张孺人可不得了,听说,朝廷的典牧署官员,都是照着她家学会的呢,如今免费把这些法子教给咱,这是何等气魄啊!”
“嘿嘿,谁说不是啊,要你我有这手艺,肯定是闷声发大财的!”
“所以,朝廷才给了她这封号嘛,这下,不但见官可以不跪,家里的后辈也沾光哟,走出去,老有面子了!”
“那你现在也能沾光,这张孺人可是咱们青县人,以前就是大峨山的,要说亲戚嘛,人家可还是忠勤伯的岳母呢,看见没?那两位的前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