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天下半夜偷摸摸钻进空间劳作,空间里的五亩地,已经全部种上粮食,昨晚还种下一亩西瓜,水塘也扩大了三倍。
大水塘灌满水再顺带用震波把下游的鱼群往上游赶了赶,暗中帮一把捕鱼的村人。
吸饱水,又在河边挖了好些鱼腥草和芦苇水竹这些水生植物丢空间里。
鱼腥草种在水塘边上,芦苇水竹打算沿牧草的小溪种一圈。
说到小溪,最近几天忙着种地,牧场那边的水源还是原先的几米长,争取在接下来几天把整个牧场的溪流砸通。
忙完这一切回到群众中,河里的汉子们已经转移到上游一点的地方布网,岸边堆积如山的鱼儿蹦跶得欢,几十个妇人都快收拾不过来了。
看这量,怕不是把这一河段的鱼给捞光了。
村民存的动物油脂怕是不够用,许问枫对吴满贯道:“一会你教教他们做干烤鱼片。”
阅览过几本美食书,自认已称得上是美食小达人的吴满贯一口答应:“没问题。”
上次教米玛煮卤肉,杂货铺奖励了4个点值,姐弟分析过后确认,杂货铺的机制不仅仅局限于见义勇为。
教授别人技艺或做出令普罗大众受益之事,杂货铺同样会奖励点值。
吴满贯去找到巧菊,巧菊听说他要教大伙烹饪新奇食物,连忙喊来几位心灵手巧的妇人过来学习。
夜宿地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责忙碌着,似乎就许问枫一个清闲人,就连孩子们都在帮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她杵在一群勤劳的蜜蜂当中,显得特别的游手好闲,许问枫略微有点不自在,要不我就负责动动脑看看书?
毕竟每天夜里操劳,白天想偷个懒很正常,但别人不知道啊。
许问枫拿出一本地理志,靠在推车旁专心研读起来,熟悉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的地理状况。
没翻几页,钱多多兴冲冲拎来一桶河虾:“二丫姐,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他记得清楚,上回岩滩村捕鱼,二丫姐不要鱼,要了一盆小虾。
许问枫凑近一看,桶里的河虾个头要比岩滩村的大,品种也很丰富。
有青虾、草虾、鳌虾,这几种水塘里没有,于是手伸进桶里薅了一下,各收了10对进去:“拎去给秋灵,让她晚上煮一锅盐水虾。”
“好咧。”钱多多状似俯身去拎桶,悄声说道:“公子在铁树那边,铁树去打渔了,他照看着铁阿公,我瞧着他混在里边一点都不显得突兀,挺像一家人的。”
许问枫嗯了声:“待天色再暗些,该通气的都给他们通通气。”
钱多多人小机灵,这种事交给他办最合适不过。
“注意隐秘。”
钱多多:“知道,包我身上。”
转头把河虾送去给秋灵,钱多多便似一只滑腻的小泥鳅穿梭在营地各处。
“谁家带酸菜了?”伍秋雨端着个空簸箕四处征集酸菜。
无论是干煸鱼块还是干烤鱼片都用不到鱼头,她打算通通做成酸菜鱼头汤,再配上一个窝窝头,就是极美味的一餐。
“我家有。”
“我家也有。”无数人响应道。
逃难最重要的就是食物,别的可以拉下,吃食是绝对不会落下的,走的时候家家的泡菜坛子捞的可干净了。
伍秋雨很快征集到满满一簸箕酸菜,扭头交给掌勺的妇人。
第121章 要鱼
天际绚丽的落霞,潺潺的流水,河岸茂密的阔叶树,人在其中忙碌穿梭,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错觉。
在一片烟火气中,妇人们埋头将酸菜切得细细碎碎,锅里倒一点油,撒些野葱野姜煸香酸菜,刺啦浇上几瓢水,烧开下鱼头,再撒一把吴满贯提供的辣椒面。
红色料水咕咚咕咚冒泡,细碎的酸菜伴着鱼头上下翻滚,酸香的鱼肉味飘满整个营地。
几十口锅同时飘出香味,一旁还有几口锅在持续不断的煸着鱼块,对面垒的石头灶上烤着鱼片,几种煎炸炖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闻之令人陶醉。
香味入鼻,好些人一边干着活儿一边咽着口水,小声议论着:“我咋觉得比咱们在家的日子滋润?”
“可不吗,你说怪不。”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逃难逃出踏春的感觉来,反正跟上一次有太大的区别。
苏语容端坐马车里,闻着这无孔不入的香气,忍了一会,没忍住,撩开帘子一角:“去挑些鱼回来,我想吃鱼羹。”
“是。”绿萍叫上两个婆子,拿上瓷盆就去了。
她没问小姐支银子,在她看来,那伙人就是来保护她家小姐的外聘打手,连镖师都算不上,跟他们要几条鱼是看得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