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狗的骨头,当然要剔干净肉。
看着库房满满当当当的物资,许问枫语气微惊道:“都是给我准备的?”
好大的手笔!
好一个财大气粗的土豪!
姓陆的自打从她脑子里挖出制盐秘方,就对她大方了起来。
“对的,这间库房里的物品都是馈赠给姑娘的,二爷说,算是他提前送给姑娘的一份乔迁之礼。”耿义再次见缝插针,旧话重提:“姑娘咱几时启程啊?某心中有章程,也好布置接下来的安排。”
许问枫:“......”你是魔鬼吗!
有点纠结。
接收惠赠的话,再装傻充愣就说不过去了,不接受嘛,想想岩滩村寥寥可数的粮食,拒绝的话就怎么也说不出口。
千里昭昭,预计到通诏城已是秋天,漂泊在外的无根流民无论去到哪,都是没有土地可种的,只能跑去山里开荒,开垦荒地是个不小的工程,今年肯定是种不出粮食的,要等到明年夏才能产出粮食。
也就是说,如果她不想看到岩滩村的村民啃树皮吃土,就需要储备几百人一年的粮食。
即便将她的私产计算在内,缺口也是蛮大的,空间是大,但她只有一双手啊。
而且白天要赶路,侍弄已有的几亩地,都只能靠夜里占用自己宝贵的睡眠时间,如此又能种出多少粮食呢。
此外,假设哪天余宏义心念通达,决议定居通诏,全村几百号流民落户何尝不是个大问题,说不定真还要依托陆誉的人脉才能办成。
各种想法在脑子里转一圈,许问枫默默叹口气:“三天后出发,但我这边有点特殊情况,不好走官道,我的计划是翻越山脉直达府城,而后沿河道至怀远县,穿插到安定郡边境。”
“总之,见山翻山,见水蹚水。”
“山路隘险,马车无法通行,不如你们先行一步,到时我们在安定郡碰头?”
第104章 拖家带口
许问枫策划的路线,是走山路河道穿插到安定郡,然后从安定郡的边境线一直绕到通诏城。
差不多要绕半个弧形圈,要绕好几百里地。
没办法,走直线的话,要经过内陆几个大的城池,很多城池根本不让流民通过。
何况, 他们浩浩荡荡一大群人,守城士兵指不定就把他们当狼子野心的暴民给逮起来。
再有哈克族人个个高大威猛,一看就当兵的好料子,说不定就被哪路人给盯上抓去充军了。
包括狐裘公子那边,太多横生枝节的因素,要避免这些麻烦,还不如一开始就绕道。
耿义就不一样了, 只要亮出陆家商队的徽记, 大小城池畅通无阻。
听她这么一说, 耿义也犯难了,他这边带的人,以及其家眷,已经快卡出最大商队的规模,无法把岩滩村人揉搓进去冒充商队。
思量一阵,他道:“要不我带几个人随姑娘翻山越岭?”
许问枫没忍住,甩了他一个白眼:“你确定要跟我们走山路?你这老胳膊老腿儿的就不怕折在路上?”
老奸巨猾的家伙,这是防着她谎报最终的落脚点呢。
真是的,把她许问枫当什么人啦,起心要隐瞒行迹只会明着拒绝,或装傻充愣,而不是把人弄去偏远边城溜一圈,对构不成威胁,反而有利于她的人, 她至于坏到这种程度吗。
耿义老疙瘩脸一僵,用商量的口吻道:“那某让郑戎随姑娘同行可好, 这样咱两方也有个联络人不是。”
姑娘灵慧天成,显然看穿了他那点小心思, 话说到这份上相当于挑明了,这样也好免得姑娘恼了他。
许问枫无所谓道:“随你。”
看在物资的份上,不跟你计较。
别的不说,库房里那几百匹布,就值得许问枫对他多一分宽容。
要知道古代大多同时实行“货币”、“锦帛”两种硬通货。
钱在和平时期是主要的流通货币,帛则是辅助交易物资。
而在战乱时期,布匹、盐、粮食就要比金银好使多了。
尤其对于边境的异族来说,相对于不能吃穿和流通的钱币,流通和使用价值高的“帛”理所当然的成为他们的流通首选。
交易市场上他们更喜欢以物易物,去到异族繁多的边境,陆誉赠予的布匹很可能会派上大用场,本来许问枫就打算在路上逮着机会,就把手里的钱通通换成高价值的物资。
虽说吧,空间里放置着数千匹绢布,但那是人家狐裘公子寄存在她空间的物品,不属于她。
原本只是来取盐的,一辆牛车绰绰有余, 现在多出那么些物资,一辆牛车就拉不走了, 耿义另派了几辆马车, 帮她把物资送到岩滩村。
他倒是一句没问,你们走山路,要怎么搬移这些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