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高升,天色大亮。
“崔大人,下官已将事办妥了。”
杨文清走到崔显身边,看崔显还目不转睛盯着人家女眷看,咳嗽两声,清了清喉咙。
崔显悠悠回神。
他府中美人肥环瘦燕,或明艳,或清冷,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应有尽有。
单只论色相,她并不出众,可余霞成绮,明河翻雪,都不能夺色分毫。
想到便扼腕,裴观那个木石人,知道自己娶到什么样的宝贝么?
那班皂隶早已经抬着书箱出了山房,崔显却迟迟不走。他口舌微动,似在示意他有话要对她说。
阿宝干脆转身回亭中,正对亭外坐下,吩咐燕草:“煮茶。”
茶炉中茶水早沸,燕草烫壶沏茶,戥子剥开柑橘板栗,送到阿宝手边。
“要不,我下去赶他?”戥子也觉出那人不怀好意,但这是在裴府,方才那些人这么客气,这人也不敢做些什么。
崔显不能上假山,阿宝也不下假山。
二人一个在亭下,一个在亭中,隔桥僵持。
他本想用她丈夫的事做饵,可她都敢女扮男装进左右谏司,胆色见识都非一般闺阁女子所及,骗是骗不了她的。
心痒难耐,又有所顾忌。
杨文清在山房门外等待,久等不来崔显,心中鄙夷,但脸上不露,冲崔显的长随使了个眼色:“这可……不妥罢。”
崔显身边一干人,唯这个长随是他当齐王妃的姐姐派在他身边的,让他看住崔显,若他闹得过分,齐王妃立时就能收到消息。
长随也知齐王看重裴观,躬身去劝:“大人,王爷还在等着呢。”好容易揽下的差事,可不得回去领功。
崔显闻言挑眉,最后看了阿宝一眼,旋即转身离开了。
阿宝忍耐良久,直到崔显离开,她这才站起身,几步跃下石山:“可曾看清楚?”
青书松烟一直守在书房,全程看少夫人的脸色行事。
将杨文清如何收书,又如何给箱子贴上封条的事都说了:“我看那姓杨的很是客气,还几回称赞公子的藏书。”
阿宝点点头,这些裴观都与她说过了,但她要亲眼看见才能放心。
正当青书松烟禀报之际,二门开了,徐氏和裴三夫人那里派了人来:“请六少夫人去。”
第169章 【一】
嫁娶不须啼
怀愫
阿宝正想把这些都禀给裴三夫人, 也好让她安心。
谁知才走进上房,就见大伯母满面怒容,裴三夫人也蹙眉看她, 裴珠更是红着眼眶, 冲她轻轻摇头。
“娘,这是怎么了?”阿宝一心只想将前头的事告诉她们, 把徐氏下令让她挪院子的事全抛到脑后了。
还未走近, 徐氏便道:“林氏, 你不遵长辈训诫, 罚你抄孝经百篇,女诫百篇。”
阿宝立住了, 她从未见大伯母如此动怒。
徐氏话音才落,裴三夫人便扯住她的袖子:“大嫂,家里如今这样,要不还是等观哥儿他们回来了, 再罚她也不迟。”
徐氏思量片刻, 点了点头,但她目光扫过阿宝:“今日必要挪进来。”
阿宝不答,连作样子哄骗她们都不愿意,心里只觉着荒唐。
外头这么些大事, 偏偏纠缠她回不回二门。
只要关进二门里, 当睁眼的瞎子就安全了?死也算好死了?
裴三夫人着急看阿宝一眼,示意她先说说软话,把事情糊弄过过去。连裴珠都不住冲她点头,让她先应了再说。
可阿宝绝不愿意回松风院去, 那是她梦中“死地”, 岂能回去。
“大嫂先去瞧瞧前面书房境况如何?我来说她。”裴三夫人眼看劝不动小的, 只好劝徐氏。
所幸徐氏也不愿再留,抬身走人。
阿宝这才对裴三夫人诚心道歉:“让娘担心我了。”
裴三夫人等徐氏走了,对着阿宝冷下脸来:“你也知道,怎么这样不分轻重?万一那些人要是干了什么?你怎么办?”
裴家旁的女孩子们又要怎么办?
“我有轻重,他们只是上门来找证物,怎么会对我无礼?何况……”何况真要对她无礼,也得看看本事。
裴三夫人见她还能顶着来,忍不住失望摇头:“等事儿了了,你给我规规矩矩的把那一百篇孝经,一百篇女诫抄好,送给大伯母去!”
说完撇过脸去,不再看阿宝。
阿宝僵在门边。
大伯母冲她发怒,要罚她,她都不觉得有什么。
可裴三夫人才只露出一点儿失望的意思,她就难受得紧。
裴三夫人又道:“允了你的,我也不问。可你别觉得大伯母没资格管教你,咱们还没分家,就算分了家,她也有资格管束你,知道了么?”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