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观喝了几盏凉茶,解了几分酒意,这才知道卫三为何跟他争先后,又为何会用那种目光打量他。
上辈子他就喜欢阿宝么?
那,林家出事的时候,卫家为何没有伸以援手?当时可还没有尚公主的事。
是因为上辈子那时节,林家还不像今生这般得圣眷?
不论是卫家惧怕齐王府,还是因为别什么,他既没有伸手,那便不足为虑。
裴观这么想,裴三夫人却不这么想,她让陈妈妈把黄历拿出来:“咱们得再使使力气,什么浴佛,中秋,重阳,登高赏菊,能邀的都邀,能请的就请。”
誓要将阿宝拢住了。
裴观看母亲这样忙碌,心中再三思量,还是没将他跟阿宝通信的事告诉母亲,免得旁人觉得她轻浮。
也免得母亲,再将他赶出上房。
“只打过几个照面?”陆仲豫听见裴观这么说,呵笑了一声,“你还想瞒我?我都打听过了,你就不着急?”
他跟裴观在办的事,不能轻易被人知道,卫三来的莫名,自然要查查底细,一查就打听到些闲话。
卫家有意要跟林家提亲,卫夫人还请了官媒。
裴观扫一眼案边桌上的小信匣,这个匣子是专替她预备的,食盒大小的信匣,已经半满了。
“你怎知道他是打听我,说不定,是在打听你。”裴观意有所指。
陆仲豫听了怔住:“打听我?打听我什么?”自己能有什么让卫家打听的?
裴观卖了关子,却不再说了,再往下说便牵扯到卫家的姑娘,不合适。至于卫三嘛,算着日子,他快尚主了。
九月末时,齐王上奏,景元帝收到奏折,气得摔了出去,半晌才又让严墉捡回来,压着火气应允。
将他九弟以太子之礼下葬。
转头大加赞赏太子,说他将南郊祭天的细务办得妥当。
齐王办成这样一件大事,却未得嘉赏,这才明白自己事情是办对了,可却失了圣心。
外头纷纷扰扰,阿宝全不知道,她管着家中上下做冬衣、买皮货、腌小菜、囤粮食,预备着好过冬天。
买了几块皮子,将雪白兔毛滚嵌在骑装领口。
“十月武岗山里冷得很,骑装得做得轻软。”除了领口嵌毛,螺儿还给阿宝做了顶兜帽短斗蓬,滚了一圈厚毛边。
阿边戴上兜帽斗蓬,脚上踏着靴子,腰间还挂上软鞭,又精神又英气。
两手一拢,把自己裹在锦色斗蓬中转了个圈儿,白毛边掩住脸,只露出一双黑漆漆的眼睛。
戥子一拍巴掌:“倒像是戏台上的穆桂英。”
阿宝乐了,拿出她爹给她的弓箭比划:“等着罢,我给你们一人打一张兔子皮回来。”
“那说定了,咱们一人做一个暖手筒。”
阿宝照过镜子,自己也觉得精神得很。
忍不住便想,裴六郎看见她这身打扮,会说什么。
他能不能射到猎物?要不然到时候,均一只兔子给他。
第70章 秋猎
嫁娶不须啼
怀愫
丹崖翠岭, 万骑交驰。
两列禁军在最前边开道,景元帝骑马在中,文武大臣随侍其左右, 勋爵贵眷则跟在队伍的最后。
一路彩旄黄幄, 碧树晴霄。
阿宝一身斑斓锦衣,系着短斗蓬, 蹬着羊皮小靴, 早就等不及要上山猎兔子。
卫三本在队伍的最前面, 一出城门, 他便牵着缰绳放慢步伐,等到一队人过去, 便掉转马头往后骑,在人群搜寻阿宝的身影。
目光所及,一眼便将她认出来。
她骑在大马上,一张脸被兜帽遮住大半, 乌黑发辫垂在胸前, 一双眼睛左右四顾,骨碌碌的打转。
卫三不由轻笑,轻夹马腹跟在阿宝身侧,想同她搭话, 又不知说什么好。
不正经的时候有一百句话能同她说, 正经起来,反而一个字都挤不出。
阿宝的弓箭挂在马背上,前队的人走得快,越往后就越慢, 出了城才能驾着马小跑两步, 她正环顾四周看新鲜, 扭头就瞧见了卫三。
“你怎么到后头来了?你们不是要开道么?”
裴六郎是随侍的文臣之一,写信把皇帝秋猎是如何安排的,都告诉她了。他自有职责在身,要得闲才能来找她。
阿宝想到这句,有些面热,好在她一向面颊红润有光,别人也瞧不出来。
“是……是你哥托我来看看你的,他怕你跟不上。”卫三随口胡扯。
阿宝白了他一眼:“我怎会跟不上,我好着呢。”
卫三低头“哦”一声,又打量她两眼,这才把目光投向亲妹妹大妞:“你跟阿宝,你俩互相关照着。”
说完骑马离开。
大妞从鼻子里头哼哼出一声来,好嘛,分给她的就那一点余光?这都还没娶媳妇呢,眼里就没她这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