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带刀(112)

作者:元灵宇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次日清晨,李观镜正在穿衣,忽然听见外间一声惊呼,陈珂打开门出去,见青青匆忙进了院子,问道:“陈郎,花都被霜打死了!”

陈珂“哦”了一声,道:“花死了再种,大惊小怪地做什么?”

青青连忙放轻声音,道:“陈郎有所不知,这夜来香是南国来的珍奇品种,府上只有这些,若是太妃知晓,恐怕要怪罪我等。”

“无妨。”李观镜打开门,淡淡道,“有人问起,你只管说是听了我的吩咐便是,总之怪不到你头上。”

青青怔怔地看着李观镜,一时失语。

李观镜走到她身边,想起一事,又道:“对了,我一向不爱花花草草,下回别在房中摆这些了,记住了么?”

青青呆了呆,忙点头应是。

经过这些,李观镜也不想再在郡王府用饭,洗漱之后,便带着陈珂在薄薄的晨雾中出了门。这会儿离约定的时候还早,李观镜让马慢慢行走,他也得空去看街边的店铺,待见到一家馄饨摊冒出的热气时,肚中馋虫登时被勾出,他便跳下马去,道:“去吃那个。”

陈珂一边将马栓到旁边柱子上,一边向馄饨摊掌勺的人道:“博士,来两碗馄饨!”

“好哦——”

路上行人来往,带着雾气飘过,偶尔见到一位衙差模样的人走过,陈珂忍不住感叹道:“天都亮了,他们上值倒不急。”

李观镜道:“这里又不用上朝,晚些上值也没什么。”

“这么说的话,做个地方官倒也不错。”

“你现在觉得不错,是因为江南富庶,若是去了偏僻穷苦的地方,做长官还不如去长安当个小卒呢。”

陈珂了然点头,道:“那种地方就是被贬官的人去的。”

李观镜见馄饨好了,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便道:“少废话,先吃罢。”

陈珂抿着嘴,眼睛却滴溜溜直转,显然还有话讲。

李观镜等馄饨摊主人离开了,才道:“趁着烫,再给你几句话的功夫。”

陈珂便快速问道:“公子是觉得夜来香有问题么?”

“我也不清楚,不过在这么重的香味里睡一夜,很可能会头昏脑涨。”李观镜抬起手,止住陈珂,继续道,“此事先不必追究,等方笙来后,让她帮忙看看。”

陈珂愁眉苦脸地垂下头,叹道:“我还当他们都是好人。”

李观镜失笑道:“此事又无定论,你别急着难过。”

“但是公子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这几天当真是被他们的迷魂汤灌昏了头,昨晚竟然还劝公子留下花。”

“这也没什么。”李观镜搅了搅汤碗,温声道,“等我到了客栈后,你再去看看方笙回来没有。”

--------------------

作者有话要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

第54章

在本次工事总定稿图中,江南河北端与山阳渎南端共接长江,以此完成河道的连贯,而江南河的南端则绕行太湖,经丹阳、乌程、余杭等地,直接钱塘江,在余杭郡内,江南河经过两县,分别是钱塘县和余杭县。

江南河虽有前朝开凿的基础,但因原河道宽度不够,且多处荒废,俱是淤泥堆积,难以行舟,因此这次修葺的工作量比重新开渠也小不了多少。运河在钱塘县的部分因为有刺史亲自坐镇,在上半年便已清理完成了。至于余杭县那一段,按照卫若风原本的想法,两县相邻,这又是朝廷的工程,余杭县去钱塘县借人不成问题,应当也是很快就能结束,但工程至今近乎未开始,一来因为快要入冬,第二个原因便是余杭县工事发生的变故。

当钱塘县挖到与余杭县交界处时,钱塘赶着最后一点进程,余杭又要不落人后,两县工人都在河床上动工,那看似稳妥的地块在一天夜里忽然坍塌,虽全力去救,余杭到底还是折了数人在其中。彼时余杭县无人主事,此事本要被掩盖下去,却不知被谁报去了长安,密信连同名单一道被送到了余杭郡王的案头,那时李观镜刚从长安出发,余杭郡王得知此事,不敢有分毫耽误,当即去寻颜礼铭,尔后才有颜礼铭八百里加急,催促卫若风等人行路的事。

不过卫若风得到的消息只是查清此事,他并不知晓这个消息竟是从余杭郡王处得来,只当是县官自觉上报。

李观镜在客栈与其他人会合后,便换上官服,众人一起进入刺史府内。

虽说刺史官品远高于卫若风等人,但卫若风一行人是长安官员,又是奉圣命前来,因此余杭郡刺史杨松涛不敢怠慢,一早便领着诸位官员等候在刺史府门前,其中自然包括两县县令。

两厢见礼后,杨松涛见来人比急信中少了不少,问道:“其他几位天使现在何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