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是红大姐,她厉害着呢,男人因为意外没了,自己拉扯大四个孩子。”牛车上,赵大嫂低声对封映月道。
这牛车啊,就是她男人留下的,保障他们生活的东西。
这些年靠着牛车拉人拉货,红大姐把日子重新过了起来,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她。
到了二舅家,红大姐知道她们还要回去,便在大路上等她们。
封映月从家里带了点东西,这是结婚的时候,亲朋好友送的糕点。
二舅和二舅娘都在家,赵大嫂便介绍了封映月,二舅也确实没找到合眼的人,见封映月这么年轻,又是外甥女介绍的,直接拒绝也不合适。
看出他为难的封映月笑道:“随赵大嫂我就称您一声二舅,二舅,我打下手和雕蔬果花都成的,您尽管考我,不合适也没关系。”
二舅娘一听这姑娘说话还挺好听,于是用脚轻轻碰了一下二舅的脚后跟。
二舅也觉得封映月是个敞亮人,说话也没那么多顾忌了。
“雕花倒是不用,咱们是做乡厨的,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最主要的还是刀工,特别是切肉,得薄,这么显得多,主家也有面子,这样,你用这个切给我看。”
家里正好有做好的豆腐块,二舅洗了手,拿出一块稍微老一点的豆腐块放在菜板上。
封映月跟着洗了手,拿起菜刀一顿操作,然后拿起瓷碗从水缸里舀了一碗清水,用菜刀把那块瞧着像是挤在一坨的豆腐放进碗里,在清水里散开的豆腐丝花一下就让旁边的几人眼前一亮。
“好、好啊!你这刀工不错!”
二舅拊掌。
说起这豆腐丝花,还得拜封映月一次暑假工的师傅所赐,对方瞧不上她,就给她出难题,出的就是这豆腐丝花,什么时候豆腐丝花能在水里散开却不散乱,就让她拿正式工的工资。
那个时候封映月正为大学学费愁呢,闻言二话不说咬牙练了起来。
在酒楼的时候练,回到孤儿院买豆腐回去练,那段时间孤儿院的孩子们天天都有豆腐那道菜。
“明天一早,你在纸厂筒子楼那等我们,正好幸福公社那边有主家要办喜事儿。”
“好。”
封映月应下。
唐文生回到筒子楼的时候,封映月正在烙玉米面饼,见她心情极好的样子,便知道事成了。
“恭喜了,阿月同志。”
“同喜呀,文生同志。”
封映月笑道。
军子他们已经期末考试完了,所以晚上暂时就不过来找封映月,要是有不懂的题,他们都会先记下来,等白天的时候封映月在家时,再来请教。
所以吃过饭后,一听赵天说又要组队打篮球,封映月便跟着唐文生一道下了楼。
作者有话说:
第三十七章
“赵天, 得把你和文生拆开,不然你们两个在一个队,我们根本打不动!”
刚到坝子上, 正在挂煤油灯的王大哥便高声道。
这话引起几个青年的赞同, 凑过来就把唐文生和赵天二人拉走了。
“这边这边!”
王大嫂使劲儿拍着自己身旁的凳子,向封映月打招呼。
封映月提着凳子过去, 坐在她另一边,囡囡过来,封映月便把她抱上膝。
结果囡囡待不住,很快就下地去找燕子她们玩儿了。
赵大嫂一边笑骂让她跑慢点不准出筒子楼, 一边在封映月身旁坐下。
“我听说今儿晚上还挂了彩头呢。”
封映月闻言问:“什么彩头?”
“梅菜扣肉饼,”一旁的王大嫂接话道, “咱们二楼的邱大婶,做梅菜扣肉饼好吃得很!”
“确实好吃!”同住二楼的狄凤仙连连点头, “邱大婶也不藏私, 教了我好几次, 可我就是做不出来那味儿。”
一时间大伙儿就讨论起梅菜扣肉饼了。
一直到一声竹哨响起,大伙儿的视线才看向坝子中间。
一个小时后,唐文生所在的队赢了, 赵天所在的队要请唐文生他们吃邱大婶做的梅菜扣肉饼。
邱大婶和她男人刚把做好的饼子拿下来,唐文生接过封映月递过来的搪瓷杯喝水,顺带把那张梅菜扣肉饼给了她。
旁人一阵打趣, 见此赵天赶紧又买了一张, 给赵大嫂还有囡囡吃。
赵大嫂嗔了他一眼,还是接了过去。
封映月没有立马吃, 而是上楼之后, 在洗水池那洗了手, 才和同样洗了手的唐文生回家吃。
这饼子很大,二人分着吃,炉子上烧着洗澡水,吃过没多久,二人便提着开水去洗澡了。
将衣服晾好,二人一同下了顶楼。
这会儿赵大嫂他们都还没睡呢,这天越来越热,天黑得也晚了。
大伙儿不是坐在坝子里乘凉,就是坐在自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