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堂借机道:“六岁以下的孩童免费,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半价,随行仆役可在一楼等候,有免费的茶点供应。”
妇人稍稍迟疑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道:“我是为了感谢你帮我照看幺儿。”
跑堂热情道:“不会让您失望的!”
结果就是,妇人不仅没有失望,还送给祥云楼一个大大的惊喜。
《长安食录》第二期,楚溪客留出了一个征稿专栏,原本他担心没人投稿,找了几个写话本的书生当托,没想到会收到一首诗。
那是一首赞叹海鲜自助菜品精美、服务周到的诗句,用词精炼,表达到位,还能借食物暗喻人生百味,一下子就把立意拔高了。
就连姜纾都赞叹不已。
楚溪客看了一下署名:梅韬韬。
“原来是她,怪不得。”姜纾笑着点点头,继续举着那则小诗细细品味。
楚溪客好奇道:“梅韬韬是谁啊,听着像个女子。”
贺兰康酸溜溜道:“可不就是女子么,当年还说过以她之才名,非姜家小郎不能入幕呢!”
阿爹的暗恋者?楚溪客顿时更有兴趣了。
在贺兰康醋味冲天的解释中,楚溪客才了解到,梅韬韬曾是一代名伎,卖艺不卖身的那种,尤擅作诗行令,单就诗名来说,不亚于姜纾。
有趣的是,她十分仰慕姜纾,据说还传出过可为了姜家小郎还良的话,只是后来姜家一朝蒙难,梅韬韬也销声匿迹了。
谁都没想到,她已嫁为人妇,夫君还考中了进士,在偏远的黔州为官数载,中秋之前才刚刚迁回长安。
十几年来,梅韬韬从未有诗文流出,发在《长安食录》上的这一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复出之作”。
楚溪客腾地站起来,把喋喋不休的贺兰康吓了一跳:“又不是你情敌,你激动什么?”
当然是为了即将到手的小钱钱!
楚溪客骑上小枣子,快马加鞭跑到姜氏书局:“加印!赶紧加印!印上一百、不,一千份!印完拿到各大书院门口,还有伎馆、茶肆这种附庸风雅的地方去卖,把梅韬韬的诗放到最显眼的地方!”
事实证明,楚溪客还是太保守了,或者说,他对这个时代名伎的影响力一无所知。
那些年少时追捧过梅韬韬的人不是死了,只是成年了,反而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强的购买力。
他们是一份份地买吗?
不,他们恨不得有几份买几份!
梅韬韬夸赞的食肆,他们能不上赶着光顾吗?
别说有点贵,哪怕一掷千金又何妨?!
祥云楼的预定,瞬间爆满。
第74章
祥云楼的海鲜自助步入正轨, 唯一需要烦恼的就是用什么样的姿势数钱了,楚溪客功成身退。
刚好,大杂院那边传来消息, 孩子们闲不下去了,已经开始和跑腿小分队抢活干了。
楚溪客只得把培训计划提前。
首先要找一个负责培训的老师。这次筹备自助海鲜的时候, 他帮祥云楼培训了一批员工, 其中有几个性子稳重,学得不错,楚溪客打算从这批人里挑。
他先跟林掌柜说了一下。
林掌柜看了一下名单,当即道:“这几个都是咱们楼里签了长工的, 有的卖身契都在主子手里,小郎君瞧上哪个, 直接把人带走就成。”
楚溪客笑笑,说:“之所以跟掌柜说一声, 就是想听听他们自己的意愿,毕竟海鲜自助生意不错, 他们可以拿到丰厚的提成,不一定愿意改行。”
林掌柜是一路从跑堂做上来的, 见多了那些不把奴仆当人看的东家,如今听到楚溪客这番话, 一时感慨:“小郎君仁善, 某代那几个小的多谢您了。”
楚溪客摆摆手,等着他去叫人。
很快,几个少年就都站在他面前了,其中有门童, 有跑堂, 有服务员, 也有后厨的学徒。
正如他方才所说,得知他的来意之后,半数以上的人扎下了脑袋,显然不想走。
另外一半念着他先前培训指点的情分,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问道:“走了还能回来不?或者只在休沐的时候过去一日,平日里还在祥云楼做工。”
楚溪客摇摇头:“你们也看到了,今日有祥云楼、廊桥美食街,再加一个大杂院,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进行员工培训。我既然想选人,就想挑个能长久做下去的,若有人愿意,届时我不仅会把人领走,还要把他的工签或身契转到通济坊大杂院。”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通济坊是什么地方?整个一偏僻破落坊,跟平康坊一比就是乡下!把身契转过去,能有平康坊赚得多吗?
这下,就连剩下的一半人也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