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当然不想认命,尤其是不想对自己这个儿子认输。可如今事实都摆在眼前了,他也不得不承认,他有时候就是欠缺了那么一点机缘。
勉强想通了的太上皇正色问平熙帝道:“既然这羊毛干系甚大,你要如何嘉奖齐国夫人兄妹?”
这正是平熙帝眼下最烦恼的事情,先前王晴拿出土豆,他给王子腾升了个武英殿大学士的虚衔,后来又给了贾政一个丰裕侯的爵位,王晴本人更是破格封了齐国夫人的超品诰命。
可这羊毛所带来的影响只会比土豆更大。毕竟羊毛不仅能辅助开疆拓土,还能充盈他的私库,以及国库。
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决定新成立一个衙门来专职负责羊毛的各项事宜。
如此,又会产生不少官位。可以说,一旦羊毛生意铺开来,国朝这边从上到下都会受益,只有鞑靼那边从长远来看损失不小罢了。
太上皇见平熙帝不说话,便恶趣味道:“不如让那王氏兄妹配享太庙吧。”
这话太上皇说得轻描淡写,背后满含恶意。但是听在平熙帝跟戴权和李茂两个大太监耳朵里,那可就跟石破天惊一般!
平熙帝反射性地便要反驳太上皇,可还没等他把话说出口,先行一步的脑子就开始想了许多。
齐国夫人已经是王晴能册封的顶点了,眼下已经封无可封,根本无法再加恩于她了。
而贾贾政呢,作为荣国府的男丁,他也不想再继续加恩荣国府。虽然看起来贾家大房跟二房迟早要分开,但在大房彻底成长起来以前,想必两房即使是分家了,关系也会无比亲密,因为王晴拿贾琏当儿子呢。
所以贾家也无法再加恩了。
至于王家,他当然可以给王子腾一个可以世袭的爵位。可作为老牌勋贵,他看在王晴作为提供土豆和羊毛纺线法子的主要人物。
既然让王子腾参与进来,肯定就是打着让王家也跟着捡功劳的主意。
如此,他也不能再增加勋贵的势力,不然不利于朝堂的稳定。
那么问题来了,让王氏兄妹配享太庙一事听起来十分荒唐,但仔细一想,还真是大有可为!
唯一的阻力,想必就是王晴的女子身份了。
等平熙帝走回御书房,他脑子里已经有了相对完备的计划,而且还想着借着王晴配享太庙一事挡在前头,他在后头让户部催缴欠款一事就没那么显眼了。
于是,应该给王晴和王子腾的封赏还没有下来,开年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平熙帝下令让户部催缴国库欠款。
大朝会上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曾在国库借过钱。但是除了当年荣国府跟王家还有林如海,就再没见着其他人还钱了,平熙帝搞出这样一出,可谓是犯了「众怒」。
就连太极宫的太上皇都觉得平熙帝草率了。
第139章 敲边鼓
元春知道此次贾家跟王家必定能再次获得巨大的利益。但同时她也明白,贾家跟王家在平熙帝心里大概已经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所以她必须要做点什么,让平熙帝就算不念着贾家王家的好处,最次不能再次对贾家跟王家产生戒心。
于是元春带着从荣国府带出来的几套毛衣直接去了皇后那里,本来她就想着先跟皇后分一分的,只是后来想着平熙帝是个小心眼子,这才先找了平熙帝过来。
皇后也奇怪呢,她可知道元春刚刚才找了平熙帝。
而且她还知道平熙帝回去没多久就去了太上皇那里。
皇后跟元春的感情一直很好,唯一不算好的也就是元春刚进潜邸那时候。
元春随意屈膝算是行礼了,皇后跟她身边的女官宫女们都当没看见,都习以为常了。
“怎么这时候过来?我这里可没什么好吃的点心招待你了。”皇后随口问道,她知道元春一定是有正事,没见抱琴手里拿着包袱嘛。
元春就着抱琴的手把包袱打开,露出里面的几套毛衣,抖开一件上衣给皇后看,“这是荣国府做出来的毛衣,用羊绒纺织成线,再织成这毛衣,御寒保暖极好!”
皇后上手一摸就明白了,只是看这衣服只有领口跟两个袖口和下摆有洞,看着浑然一体,她一时还不知道怎么穿呢。
元春比划一下,“直接从领口这样套上变成,这衣服还有点弹性,不用担心拉坏了。”
皇后见猎心喜,直接把元春撂在屋里,自己去了后面换衣服,抱琴则跟着进去指导皇后如何穿戴。
没一会儿,皇后便出来了,看得出来重新梳过了发髻,但面上一派喜悦。
“这衣服可真是好!我就这会儿就要热的流汗了似的!”
说着,皇后又看了看元春带来的大包袱,里头还有几件呢,“你这是还要往太后娘娘跟太上皇那里送?你这样包在一起可不好送啊,我给你重新收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