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番外(719)

加速区很快过去,身体倾斜进入U型池内。

高度比常规赛场高出来接近一米,这也是极限运动赋予的更多势能,当他冲向第一个起跳点的时候,惯性虽然无法抵达最高处,但抛飞的力量是明显高于常规赛场。

一周半。

非常轻松。

能够在常规赛场都保持第一跳一周半的水准,这一跳已经常规化,如吃饭喝水那么简单,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思考能力。

一周翻腾,带上落地前的半周,雪板与冰面轻盈地接触,没有丝毫卡顿,再次滑出。

俯冲往下。

速度加快。

迅速地超过30迈。

这一次,抵达第二跳的区域,冲击力明显加强。

他从池沿最高处冲出,一个反向的起跳,翻腾!转体!

抛飞不足一米,正面落地。

轻松完成三周半。

脚感如实传来这一跳的顺利,接触感一如既往的顺畅。

第三跳,难度终于开始上来。

从三周半进入四周非常简单。

回忆去年的这个赛场,刚刚进入四周半的杭峰,个人能力还集中在四周上,想要在第三跳就完成四周,根本就不可能。

这一次,很轻松。

杭峰按照一开始的编排,做了一个难转方向的转体,最后以外刃先接触地面的方式,成功落地。

难易方向只是他个人擅长与否,并不是赛场公认的难易度,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必须有不同方向的技巧安排。

这一跳,是给裁判看的。

同样,进入第四跳后,杭峰在刚刚难转方向的基础上,为自己提高了半圈。

势能积累到当下的程度,绰绰有余。

只不过多出半圈,就代表他必须是反向落地。

和难易方向不同,正反方向的起跳和落地,是有加分的。

毕竟反方向无论起跳还是落地,都会失去视野,这是生理条件限制,对于所有人都很难。

第168章 决赛第一场(下)

杭峰必须在这一跳安排一个较为不擅长的高周数难度。

超级U型池太长了, 连续七次跳跃,动作的编排反而比较困难,如果他不做出这些较为复杂的安排,整场比赛就显得较为单一。

乔尔·霍斯在他之前的比赛就是如此, 在职业人事的眼里, 过于单薄显浅,对方个人能力的高度确实不错, 但是宽度太窄。在常规赛里, 不需太多场的比赛,裁判很快就会不断压低他的分数。

杭峰在U型池方面, 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就是每当他前进一个难度时, 留在身后的“池子”一定是最宽广的。

现在他的四周半非常厉害,如果不是刻意展示他最为不擅长的动作, 也是唯一的动作,他在四周半几乎没有弱点。

这是底蕴,也会让裁判有非常好的印象。

杭峰可以在世界杯第二站进入第五名,可不是他能做出五周那么简单,裁判们对他的印象分已经非常高了。

事实上, 一旦进入前五名,往往就代表这个人, 具备争夺奖牌,甚至冠军的资格。

前五名的分数往往不会差距过大,一次更好的发挥,或者就冲到了最前面。

说时慢那时快,这边杭峰连续两个难转方向的动作完成,转眼便进入到了他的第五跳。

第五跳不用说, 是一定要把方向调正的。

本来五周六周就比较难了,要是再来个反方向的技巧,杭峰不觉得自己可以自大到这个程度。

第五跳。

易转方向的四周半。

反向的起跳,正面的落地。

因为这一跳的难度较低,杭峰就在抓板上做了难度提升。

他在旋转的过程了换手抓了板尾。

在“X-games”里,抓板同样占有很重要的分值。

其中排名第九位的那位冰国选手,他就很会玩抓板,他甚至可以前手抓板尾内刃的位置,将整个人拧成一根麻花形状的在空中翻腾。

这个动作杭峰还做不到,轴心位置的变化,能把他摔的连陈虹女士都认不出来。

当这一跳落地,杭峰的前五跳便完成了。

同时也代表,重头戏来了!

U型池的“重头戏”在第五跳。

超级U型池的“重头戏”在第六跳和第七跳。

这超出的两跳,正是极限赛场区别于常规赛场的标志。

更是选手在通过前面五跳的发挥,所有获得的势能总和。

优秀的选手,可以做到前面五跳,每一跳的满分为10分的情况下,最多偶尔损失一两分钟势能,在第六跳的时候,获得总数超过45的势能。

这个势能,是他们冲上五周半,或者是六周的基础。

普通选手则在每一跳损失2~5的势能,一旦达不到45,第六跳就还要蓄力,在第七跳拼出一个高难度。

静舟小妖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