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明白这世上为什么会有这种惯性,感觉这么科学的说法就很不科学诶。
看着又在自己面前蹦了两下的茗妩,海潮隐约明白了茗妩想要表达的意思。
“…房间里有棋盘,要不要下棋?”但他弄明白了茗妩想要表达的东西,却完全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哪里。问题太过深奥了,海潮想了想对茗妩摇头,随即便邀请茗妩去他房间下棋打发时间。
茗妩想了想,也想看看海潮的船舱是什么样的,便蹦跶的跟着海潮走了。
她还不是单纯的蹦跶,而是蹦跶两下,然后再停下来看看,很明显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刚刚那个问题。
海潮也不管她,只走走停停在前边给她带路。一时到了海潮的房间,茗妩东看看,西看看,最后便拉着海潮去了二层独属于她的甲板上下棋去了。
“古来风流人物不都是在甲板上吹着江风下棋?”说完话使唤海潮去搬棋几,两人就坐在甲板上下了一回棋。
茗妩是个臭棋篓子,不过棋品不错,从来不悔棋。就是输多了,会有些小暴躁。
若是与棋观人,茗妩明显是个喜欢进攻,虽会迂回却是个没多少耐心的性子。而海潮,也喜欢进攻,但他却是个会给自己留退路的棋风。
两人你来我往的下了几盘后,多少都了解了些对方的棋路。因茗妩输的一败涂地,有些惨不忍睹,海潮便提议不下棋了,他给茗妩煮茶吃。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见海潮吩咐人去打江心水,茗妩便背靠在甲板栏杆上一边念了这么一句,一边伸手在脸上划过,羞海潮,“未到扬子江,也没蒙顶茶,你就糊弄人吧。”
海潮哈哈一笑,“本就是附庸风雅,何来糊弄一说?”若真说什么茶最好喝,当年的新茶,陈年普洱,其他的于海潮来说,也喝不出什么来。若说这泡茶的水,井水,山里的泉水就都是极好的。
不过这个茶,两人倒底没喝上。船娘做了酒食,上楼来问来是否用饭。于是茗妩和海潮就转移阵地进船舱吃饭去了。
饭毕,海潮和茗妩在书案前看了会儿书,又一块做了一道求阴影面积的几何题,就各自散了。
吴嬷嬷说正月里不做针线,但她自己却带着封氏给茗妩做衣裙。茗妩躺在床上看史记,看着看着便睡着了。而另一边黛玉则一脸严肃认真的歪在床上翻阅本朝律典……
第四十六章
天子一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光是一部律典在盛怒的帝王面前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将整部律典看过后, 黛玉又去了林如海书房将这些日子以来放在书房的抵报都找出来看了一回。
虽然什么都不记得了, 但曾经做为官家女眷的某些常年累月积累的政治觉悟却还是保留了下来。因此, 林大姑娘又叫丫头去取了本‘谱子’过来翻阅。
这谱子也是家谱中的一中, 但它上面记载的东西却更加的复杂。就比如说黛玉现在翻看的关于江南地区的官宦人家的谱子,上面关于扬州知府的记载就占了整整两页。
其出身, 其师承,其妻家世, 其家中父兄姻亲以及与皇室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样的谱子,林家有, 旁的人家也有。像是旁人家的谱子上,就会记载巡御史林如海,祖籍姑苏, 祖上列候, 其妻贾氏,京城荣国府先荣国公嫡女,XX科三甲探花,坐师秦云补……
古代的官,不好做。夫人外交, 做的也并不那么轻松就是了。
翻了一回谱子, 黛玉拿出纸笔就做了个极精简的脉络图。
等这图上最后一个名字写完, 黛玉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情况...有些不妙呢。
将脉络图叠起来,黛玉便拿着谱子和邸报去见贾敏。
如果说以前,黛玉能想到的事情,林如海和贾敏自然也能想到。但现在的黛玉, 她能想到的事情,林如海和贾敏却未必真能想到。
看着黛玉拿过来的东西,再看那张清晰可见的图表,贾敏的脸色也异常的难看。当今上了年纪,但打太子成了先义忠亲王后,朝中就没了储君。
诸皇子明争暗斗多年,这江南又是必争之地。如今这事一出,怕是更要掀起一场惊天波浪了。
然而就算看清楚了,想明白了,她们娘俩也只能干瞪眼。
沉船打捞的情况非常不好,可以说是怕什么来什么。
押运官盐的官兵不是死了就是失踪了。死的那些官兵的尸体已经有找到的了,仵作验看过,虽然体表没有伤痕却绝对不是溺水而亡。
还有就是运盐的官船,船是那个船,但船上的盐却不翼而飞了。
因为他们没有打捞上一只装盐的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