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一部分,吴嬷嬷都做了烙饼。
每张烙饼都巴掌大小,和面的时候又加了胡椒粉和盐进去,无论干吃还是就着炒面吃,都使得。
至于之前买的大米,吴嬷嬷想了想这几天都吃这个米,剩下的都带上路。
茗妩睡醒后,听吴嬷嬷说商行要过几天才去大兴府,心里虽有些着急,但面上却没表现出来。
几个月都等了,也不差这几天了。
吴嬷嬷怕路上冷,这几天哪都没去留在家里给茗妩做了一套厚厚的棉衣。料子不是什么好料子,只是普通的细棉布。但针脚密实,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棉鞋没做成绣花鞋的样子,而是做成了小靴子,既保暖又跟脚。然后又在出发的前一天,将被子做成了两件棉披风。
好在当初租房子的时候,吴嬷嬷买了两床被褥,不然这天晚上她们都没被子盖了。
╮(╯╰)╭
两人的行李都不多。衣服是除了身上穿的这一套,再一人带了一套换洗的就没旁的了。
除了衣服,就是吃食。
吴嬷嬷弄来一大一小两个竹筐。小的那个茗妩背着,里面装了一半吃食。大的那个吴嬷嬷自己背着,里面装了换洗衣物和另一半吃食。
除此之外,茗妩怀里抱了个被子,吴嬷嬷又将两条褥子抱在了怀里。
茗妩看着这种逃难式的装扮,嘴角抽抽个不停。
想念姨妈买的大房车~
没想到等他们出门的时候,吴嬷嬷的手里竟然又多了个篮子。
“这又是什么必须带的玩意呀?”
“这是给姑娘掏换的手炉,以及一篮子碳。”哪怕知道不会回来,吴嬷嬷也可认真的将房门锁上。锁好院门,吴嬷嬷又拉着茗妩说道,“姑娘打小就没出过远门,哪里知道这出去一趟多不容易。”
一边拉着茗妩往商行走,一边小声跟茗妩说起了这个时代赶路的艰辛。
客栈又脏又贵不说,还四处漏风。那里的被子都不知道什么人盖的,又破又臭。从宝应县到大兴府夜里说不定要住在荒郊野外,马儿也要歇息,马车又未必让人住,离了马车,这样的天,没被褥怎能行?
再有商行提供的马车就是最普通的那种,里面又颠簸又冷,没这被褥能将人冻出病来……
知道乱民猖狂,原是不敢带这么多东西出门的。可遇到乱民的可能最多五成,但冻坏的可能却是十成十的。这么一想,吴嬷嬷便觉得值得冒一回险。
茗妩想到那天早上吴嬷嬷穿成那样出门找自己,如今却为了不叫自己吃苦而这般‘高调’,心里就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
她对吴嬷嬷...好像还不够好。
.
商行的马车都停在商行门口,吴嬷嬷领着茗妩过去后,人家商行还特意验了一回户籍和路引,这才将吴嬷嬷和茗妩安排在最后一辆马车里。
一上马车,吴嬷嬷就将一直抱着的褥子铺在马车坐上,然后转身将还站在马车门口的茗妩安置在褥子上,最后打开茗妩抱着的被子给她盖在腿上。等茗妩坐好,她才坐到茗妩身侧,又把刚刚摘下来的两个筐放在腿前边。
“要不要现在就将手炉点上?”
哪里就那么冷了?
茗妩摇头,小声说了一句不冷,然后歪头靠在吴嬷嬷怀里,小小的打了个哈欠。
她终于可以离开这里,去寻找姨妈了。
以前旅游的时候,茗妩最喜欢去古镇游玩。仿古的建筑,仿佛能感受到岁月是如何流淌的。
可如今身处古代,看着这个时代的房子和街巷,茗妩便觉得自己的喜欢就跟叶公好龙,没有区别。
哪怕你们这里不收门票,本姑娘也不喜欢。
.
到底带了不少东西上路,所以出门时吴嬷嬷出于谨慎,仍是小心的避开了人多的时辰,早早的来到商行这边等出行。
她们来的太早了,在马车里坐了一个多时辰了,商行那边才有伙计吆喝着要出发。
马车驶离商行门口后,茗妩兴奋中还带着莫名的忐忑,仿佛在害怕着什么。
不想心里越是害怕,让其害怕的事情就越会发生。商队还没走到县中街呢,就与一队押着囚车去行刑的钦差队伍遭遇了。
商行的车队向一旁靠拢时,还能听到马车外围观的百姓说着什么钦差,什么砍头,什么家眷发卖的话。
茗妩与吴嬷嬷这几天都没出屋,所以并不知道这几天宝应县都发生了什么事。马车靠边停了,正好叫坐在马车里的茗妩和吴嬷嬷听了一回最新鲜的八卦。
听说钦差办了这么个案子时,茗妩还特别庆幸甄应壹早早就将她丢了,不然她也要跟其他犯官家眷一般发卖了。可吴嬷嬷却一脸不确定的问茗妩,甄应壹是不是早就知道自己要出事这才将她丢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