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部落当首领(基建)(379)

作者:大猫追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十名骨干还是桑榆和枝一起联合挑选出来的。

主要根据不同的种植环节,进行侧重管理。

包括耕地、育种、施肥、播种、护苗、授粉,以及收割晾晒等等。

人还是那些人,但侧重点不同。

而且这十名骨干都是一早就进了种植队,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桑榆也打算等着教育制度完善下来之后,对部门和岗位重新定位,明确薪酬制度以及晋升制度,再把这些骨干小组长纳入到部落的管理岗位的体系中。

“枝,你先总结一下近年来部落的土地、产量和人员情况。”

枝在这方面还是做足了准备,接到开会通知的时候就已经把所有材料都给备齐了。

“新地目前耕地面积五千亩。除了木薯产量稳定,每亩一直保持在两吨左右,其他的几样粮食,亩产大概四五百斤。

其实前面几年,我们在种植黍和豆子。甚至是稻子的时候,亩产不过两百来斤,好在养殖场的肥料不少,杀菌发酵处理过后,进一步转化成为有机肥,归还回农田中,保证了土地的肥力。

还有大米所带领的农业研究小组,在育种选种以及灭虫害方面不断突破,如今产量终于翻了一番。”

枝说着,脸上是难掩的兴奋,其他人也是眼睛发亮,自豪之色溢于言表。

这些数据,桑榆心里是有数的。虽然没办法达到现代那样的产量,但对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跨越式的进步了。

枝继续汇报,“桐镇如今也已经开荒种地。但他们起步晚,今年上半年第一茬,收获不是很好。所以今年那边的粮食用度都还得靠我们这边。”

桑榆点了点头,“所以我们未来,除了要在面积上不断扩大,同时还要想办法提高亩产量,大米,这方面是你擅长的,需要什么,就跟我提。”

大米点了点头。

“枝,今年那五千亩地是怎么分配的?”

“下半年,就是眼下这一茬,两千亩种水稻,剩下的三千亩,分别种植木薯、豆子和黍,蔬菜也就种了百十亩地。”

“劳动力怎么分配?”

“这两年随着畜力和铁质农具的加持。特别是曲辕犁的研制出来,一头牛如今一天犁地面积能到三四亩之多。

以目前新地的土地保有量,一百头牛齐齐下地,得要花半个月多才能耕完。

但比起以前一人几天一亩地这样的效率,已经快上许多倍了,大伙儿也轻松了不少。”

“你们算算看,现在部落一个人大概需要几亩地才能过活?”桑榆沉吟一下道。

在现代,国家一直以来坚守着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人均一亩三分地就是这么来的。

而在这里,没有化肥加持,一亩三分地是没有办法养活一个人。

大家闻言,低下头,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演算过后,就有人得出了答案。

“首领,两亩地可养活,个头大能吃得多费点粮食。不过我们把小孩子的人数也算在里头,平均下来只多不少。”

大米道:“再加上养殖队肉类加持,人均两亩至三亩的产量,还是能解决一个人的温饱问题。”

和桑榆计算的差不多。

她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目前新地的土地开发量,已经基本足够养活三地的人口了。

等桐镇的农业彻底发展起来,粮食将会呈现出富余的状态。

不过以后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所以土地开发的脚步也不能停下来。”

几名骨干皆纷纷点头同意她的看法。

枝却有些为难道:“继续开发土地,还要耕种养护,单单我们这点人怕是不够。”

“这个事情我都考虑过了,以后新增进来的人口,主要还是往农业方面填补,至少年底之前,会有一千人入驻新地,你看要多少人,跟我说。”

听到还有一千人加进来,枝就彻底没了什么顾虑。

“现在农忙时候整个部落都来帮忙,倒也还好,所以我们也吃不下那么多人。”

“嗯,到时候给你安排五百人,种植队就直接扩充到八百人,你们几个骨干人员到时候主要重心还是要放在管理和经验的传授上面,不要自己还要下地耕地,我们的人才不是这么用。”

“是!首领。”

在种植队这里开完会后,桑榆又去手工队找梅。

梅最近才把河边的几个大水车给完善好,如今正在做一些收尾工作。

见到桑榆来,忙迎上去。

桑榆一边打量着河边新建的这几座巨大的水车,再顺着连接的机关,到达其动力所带动的作坊,心里松了一口气。

一旦机械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手工队这些人的思路就会被打开,不再受以前固有思想所束缚,部落的未来科技只会是一往无前。

上一篇:两个寡妇下一篇:最甜不过舍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