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部落当首领(基建)(185)

作者:大猫追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第二天早上起来,桑榆吩咐圆和慈去装木薯。

她先前就计算过了,今年一百多亩地都种上木薯,又种了十亩黍十亩豆子,按照一年种两季的配置,搭配上狩猎队猎来的动物,已经足够她们两年的口粮了。

而且这木薯也不能长期放,让岩石部落背一些回去过冬都无妨。

小小的恩惠,给予对方的却是一个大大的人情,双方之间,以后也能更加便宜行事。

但也不全然是这样的心理,她与娅也算是投缘。如今以把对方列入朋友的队列,设身处地一想。要是如今凤凰部落族人食不果腹,相信娅同样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如今,只愿两个部落的蜜月期持续久一点,给予彼此更多的便利。

看着这些人渐行渐远,桑榆这才转身去检查先前准备的过冬物料和准备情况。

几个小队集体上山,柴火都准备好了。

仓库里的黍米和豆子也都晒干撒了石灰粉直接入库;

木薯一半削皮晒干,一半阴干存储,数量不少,下雪天的时候可以煮熟了作为养殖场动物的口粮。

木薯杆均匀埋到地下避免冻伤,等明年再挖出来种植。

同时她还要考虑的是,下雪天待屋子里,也得找点活干,不能浪费了这些生产力。

制衣和制作家具就是最好的室内工作。

今年从黑山部落收回来的麻一点都不少,兽皮也要进行缝制。

骨针早在开始制作第一件蚕丝服的时候,角在桑榆的指导下,带人磨了几十根,够用。

但如今有了炼铁的技术,铁针的制作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兽皮处理过后缝制做成外套,这些雪天出去,身上暖呼呼的也不会受凉。

草鞋也要制作,男男女女都要动手。除了像壮这样的大老粗以外,部分男女,都可以挑自己擅长的事情做。

第70章

还没过几日,大雪就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桑榆让所有人都搬进装了火炕的竹屋。

竹屋也加宽加长了些,方便在屋内进行纺织和做其他手工活。

住进炕屋的第二天早上,有早起的人推开竹门去上厕所,看到外面漫山遍野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忍不住惊呼出声。

屋里的人听到声音,毛茸茸的脑袋从兽皮做的毯子下探出来,也见到了外面漫山遍野的白。

外面凛冽的寒风大雪和屋里的暖意融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自桑榆在这儿度过的第三个冬天,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暖和。

今年所有人都有了两身像样的麻衣,兽皮做的外套基本上也能人均一套了,换洗方面勉强是够的。

睡的炕上也有了御寒用的毯子。有的用兽皮做,有的是其他麻和料子缝起来制成,不过炕暖就足以抵被子的单薄。

冬天下雪,闲的人多了起来,圆就不再统一给大伙儿煮饭,只需准备好食材,每天早上让良发到各个小屋去。

每个小炕屋领了食材就自己煮。

食材是固定的,一天两餐,三天吃一顿肉改善伙食,其他时间就吃素的。

虽然现在有铁了,但目前暂时只能打一些小铁针、锥子和几把砍柴刀。这个冬天,铁质工具还是没有能够全面地使用到生产活动中去。

没有工具,大家就忙活着一些能做的事情,包括缝制麻衣草鞋,编藤筐藤椅和藤桌子,打造家具。

制衣坊的几个熟练工向族人传授纺织和做衣服的经验,大伙帮忙拿针线缝缝补补。

桑榆自己的竹屋去年的时候就装了炕,一过年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炕上躺着吃,吃了睡,还有小部分是去伙房和圆研究菜谱。

今年下半年种了十亩大豆和十亩黍,每亩产量都差不多有两百多斤左右,加起来各有接近两千斤。

除去来年的种子,还剩很多,都可以拿来制作食物。

但豆子想做豆腐豆花就得磨成浆才能做。

要想做饼子,黍米也得脱壳碾碎才能跟木薯粉混在一起蒸或煎。

单单靠圆用石臼舂,效率太低。

于是,桑榆决定做石磨。

雪还没下得厚,桑榆在部落附近找到几块合适石头,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人给拉回来。

要想搬运这些巨大的石头,需要的是技巧而不是蛮力,桑榆让他们先准备几根大腿一般粗的圆木棍,并列排在地上,再将要运回来的大石头放倒在木棍上,两人在前边拉着,旁边两人扶着石头使其不偏离轨道,后面还有两个人推着。

石头底部的棍子充当了运送带,在前后的推拉力作用下,石头不断地被推向前。

随着石头不断向前头的圆棍子也不断地往后移。

旁边的人则将后面滚出来的棍子放到大石头的前面,继续延长运送带,就这样几千斤重的大石头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被运到部落里。

上一篇:两个寡妇下一篇:最甜不过舍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