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个简易的织布机之后,桑榆从建筑队叫来几十个身体较为瘦弱的人,让他们轮着进行织布。
试一下谁在操作的时候更为得心应手,为的是选出合适当织女的人才。
还把手工队的人叫过来进行观摩,目的是让手工队未来的工匠们看看,有没有办法能做出一台织布机,能代替眼前这种以人腰部作为机器一部分的操作模式。
毕竟太费腰了。
桑榆记得,后世的织布机只需要脚踩手动即可,效率还很快。
不管怎么样,先把任务安排下去。
有需求了,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
手工队在接收到命令后,在桑榆原先做的这个简易版织布机上,立即开始着手建造更为便捷高效的多功能纺织机。
而在织布方面,经过轮流操作之后,最后选出了看起来做得比较好的两个人,一男一女。
桑榆随即把织布的这个事情交给了他们二人。
还专门教他们怎么样穿针引线,怎么样缝补等等事宜。
很快,不过三四天的时间,部落的第一批丝绸就纺出来了。
桑榆马不停蹄地要开始准备月事带。
对她来说这个事情刻不容缓,部落里基本上95%以上的女性每个月都需要用到这个东西。
这事办起来宜早不宜迟。
可惜这次布料太少,每一寸都得计算得清清楚楚,不能浪费。
以40克/平方米厚度的丝绸来计算,一斤的熟丝,大约能织出13平方米的丝绸。
一条月事带以30长度8的宽度,除掉夹层的双倍布料以及其他的边边角角和线头,以及绑在腰间作为固定绳子,一斤熟丝大概能做两百条月事带。
于是,部落的第一批丝绸最终全都被做成了女性用品。
部落里除了几个小朋友,每个女性朋友各分到了两条月事带。
桑榆自己也不例外。
她先是跟香详细解说这个月事带是怎么使用,要怎么把草木灰给装进去,等到大约小半天(三四个小时)之后,里面的草木灰充分吸满,就要进行更换。
香明白之后,再由她召开部落的女性会议,专门普及月事带的使用方法。
部落里,除了羽、白、红和大米这些小姑娘和每次来,女人们真的是无可奈何。
她们只能想办法用一些吸附性较强的干燥物,包括羽毛和兽皮风擦拭吸收经血。但这根本就不管用,该流还是会流,干起活做起事来非常不方便。
当她们拿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解放。
每个月那几天,不用再遮遮掩掩。
首领生产的这个东西,可以有效地帮助她们解决了这个烦恼。
大家看着桑榆,又开心又害羞。
有的人当晚就用上了这个神奇的东西,第二天早上起来赞不绝口。
桑榆见了心里也开心,遗憾的是第一批收得的蚕丝就只有这么多了,明年无论如何要扩大养蚕的规模。
同时还要安排人出去找苎麻和棉花,争取部落里每个人都能早日穿上内衣内裤,每个人都有足够换洗的衣服,干干净净的。
部落现在蚕的数量还很少,想要进一步扩大养蚕规模的时候,建设桑园就势在必行。
桑树这种乔木系植物,具有很强的抗旱性。但不能太干旱,没水也不行,桑榆不想把它门种植在河岸平原一带,那里留着要继续打造良田,将来部落发展,新居民区的建设也会占用一定的土地,桑园就不安排在那里凑热闹了。
东边是瀑布的方向,虽然瀑布离得还很远,但毕竟不是个好方位。
最后确定的选址地点,是在西边围墙范围内由平原过渡到山地,偏山地的那一带,圈了一大块出来种桑树,在边上搭几个小棚子方便在这里收茧和休息。
说干就干,高的建筑第三小队修整完所有房屋后,就被安排去建桑园。
先在桑园里面搭了几处小竹屋,再在周边建了围栏。
围栏只是警示和划分作用,表示这里是桑园,不得随意进入。要是有羊群不小心跑出来,也不能放进去随意啃食桑叶。
等桑园建好之后,建筑队联合种养队,一起去有桑树的地方,将那桑些树苗挖过来,移植到桑园里面。
桑园里原有的杂草要清理掉,这些事情就可以直接由种养队派一部分人出来接手了。
当然,这些事情桑榆只需要安排下去就可以了,她起个头,其他的,还是得其他人去钻研。
不然总是事无巨细,她自己也要被累死。
对于原始社会这群原住民来说,每一样新事物的产生,都是新鲜的,也都是伟大的。
能给他们解决不少的烦恼。但在没有前人的经验传承之下,他们没办法一下子接受太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