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完工后交接给运营团队,建设团队陆续退场。韩墨京也回到了文商集团的北京分部任职,现在是北京、张家口、上海三头跑。
总之呢,搞定一个大项目后,他这总裁依然干得很累。
“多谢啊小放,带社畜出来放松一天。”韩墨京对着凌放眨眨眼。
“得了吧资本家。”凌放抬抬下巴,调侃他。
韩墨京但笑不语,看凌放的羽绒服帽子不平整,伸手给拍拍。
雪景也是滑雪的好地方,因为赛事原因,正规滑雪场基本纳入高山滑雪赛事场馆,目前已经不对外开放,但山区这么大,也拦不住有京城的野雪爱好者来滑雪、看雪。
冬季运动爱好者少有不认识凌放的,现在他戴着帽子、墨镜都没什么掩护作用。
沿着游览主线路连续遇到三组扛着单、双板的人,都兴奋热情地请求凌放签名。
凌放一一满足,随后和韩墨京商量着,往人少些的分支路线走。
两个人随便选条支线,体能都不错,两个小时左右,登了一大半。
凌放突然停步。
他蹙眉盯着石头台阶小路的右侧,那里是个拐点,想必他们的路线已经邻近景区边缘。
韩墨京几乎和他同时停下脚步,微微侧耳。
……总觉得寒风带来远方隐约的呼救声,听不大真切。
连韩墨京都听不清,心思有些恍惚的凌放,就更是觉得似真似幻。
——和前世曾在这片山里听到过的求救声,微妙地重合。
但那明明是大半年后才会发生的事儿。
凌放转头问:“老韩,你也听见什么了吗?”
韩墨京略一迟疑,肯定地点头:“有人声,像是喊救命。”
得,还不是幻觉。
……这该说什么好。凌放听着远处的呼喊,心沉沉地一坠。
命运这玩意总带点黑色幽默特质。
他想嘲讽几小时前心存侥幸的自己:你看这恐怕就叫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作者有话要说:
第96章
“小心些。”凌放伸手拉了韩墨京一把, 又被韩墨京提醒注意脚下灌木,这种寒冬里还倔强地死守原地的灌木根儿,很能绊人脚。
他和韩墨京顺着呼救声的方向再走, 就超出了公众旅游区域。
野山坎坷, 还盖着浅浅一层毛茸茸的雪, 保不齐下面会有冰,都要小心, 他俩攀上爬下得很不好走, 十几分钟才走出几百米直线距离。
凌放恰好又听见了一声“有人吗!”
可见方向找对了。他们寻摸着喊人,没有回音。
韩墨京分析或许是因为风向, 两个人就往顺风方向搜寻。
半晌, 凌放侧耳,又听见一声:
“……我在这里!”
这次声音近了许多。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停下四处看, 凌放眼尖, 没一会儿叫住韩墨京, 他踩在几块陡起的大石头前, 往下一指——是有个人,穿着蓝色冲锋衣, 蜷缩在陡坡下。
下面是个陡坡, 但有些刁钻:60度左右斜下几米后, 陡然坡度加剧, 再往下说是小型断崖也不为过, 怪不得有人上不来,也是倒霉, 就这一小段如此, 偏偏就把人困住了。
双方距离落差才十米左右, 韩墨京试着问:“我们听到有人呼救,你还好吗!”
听到两个年轻男声,下面的人大喜过望,挣扎着抬头,“我在这儿!”他不敢大动作,深吸气才能大声说话。
这是个中年男子,带着副磕碎一边镜片的眼镜,狼狈地横趴在一棵山岩间斜叉生长的碗口粗的树上,腿紧紧夹着树干,右手也抱着树。
下头是堆着积雪的小山涧,摸不清深浅,山壁也有各种碎石碎冰,一旦滚落十分危险。赖以维系的树没多粗,他一吸气大喊,整棵树甚至都跟着颤巍巍,抖落了上面少许的积雪。
这样可不行,得赶紧把人救上来
“哥们儿,先找专业的求助……”陡坡下的这位建议着,抬头说话,随着他这一动,他趴着的小树根部就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吱呀声。
不堪重负。
这位哥们儿也就不敢再动弹,几乎屏住呼吸,老老实实趴着,腿早也僵了。
凌放一开始就打开了手机,发现信号空空。
韩墨京手机用的另一家运营商,稍好些,还能给本地公安号码发出条短信,也不知道能不能沟通成功——实时地图加载不出来,他就靠着缓存的地图报送了经纬度,短信也注明了走来的大致路线。
在这样的山林里,就算知道经纬度也不准确,高低落差大、视觉盲区多,很难寻人。北京的警力还算充足,效率也比较高,通信硬件建设好,但历年依然都有消失在野外,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登山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