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全国人民可比现在穷太多了,连饭都吃不饱,哪儿有余粮做点心?
但是师父很有耐心的四处去找有关部门,要求调粮、调钱、搞设备、买各种粮食和原料;还没日没夜地教徒弟们做点心……
李自强跟着师父的时候才十三岁、未成年,不能招工。
师父就供他一日三餐,十天半个月的给他三角五角的零花钱。
糕点厂是有食堂的,所有职工全在食堂吃饭,可李自强不是糕点厂的职工,没资格吃**集体大锅饭。
所以每到吃饭的时候,师父就将自己的饭菜匀出一半儿来给他吃。
其他的师兄们见了,也跟着效仿。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后来李自强十八岁时,师父给他办了招工手续,他才正式成为糕点厂一员,端上了铁饭碗。
后来糕点厂流传起流言蜚语来,说师父徇私才会让李自强转正。
为此,师父召开了糕点厂职工大会,把当初和李自强一块儿干临时工的几个人全都找来,当众说明为什么七个临时工里,只招工了李自强一个人。
“自强年纪小小却已经在我们厂子里当了五年临时工,这五年来他没拿过厂子一分钱工资!可他每天第一个到车间,最后一个离开车间……我不讲别的,就问你们一句,这五年来你们谁打扫过一次厂区卫生?谁?是自强这个临时工,帮你们这些正式工打扫的啊!”
“在他们七个临时工里,只有自强一个人识字!厂子里的设备说明书,是自强帮你们看!你们发工资,是自强给你们念名单!你们说我偏心,格外关照自强……但是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我老董可从来也没有偏袒过自强!”
“是,我是喊他去上夜校学习了,他去了。我也喊他没事就搞搞厂子里的卫生,他搞了。我还喊他有空的时候要把心思放在新式糕点的研发上,他也尝试着创新了……可是同志们哪,我没有喊你们做过这些事吗?我也一样天天喊吧?但是最终……又有几个人愿意听我的呢?”
“这一批的转正指标只有一个,你们是我的话,你们选谁?”老厂长掷地有声的抛出了最后一句。
最终,糕点厂所有的职工对于李自强的招工转正一事,人人心服口服。
而现在,眼前这个年轻姑娘和她的年老长辈们围坐在一块儿,亲亲热热的分饭而食……
这熟悉的场景,令李自强情不自禁又想起了自己的恩师。
他忍不住热泪盈眶。
栀栀盯着李自强看了很久了。
“大哥,你要不要买点儿我们的云片糕?”栀栀放下饭盒,招呼李自强,“我们做的云片糕可是真材实料的,绝对比厂子里做的好吃!”
李自强回过神来。
他失笑,“你就直说呗!说你们做的云片糕,比兰香糕点厂做的云片糕更好吃!”
“那我要这么说了,大哥你买吗?”栀栀也含笑说道。
“买!”
“好嘞!大哥要多少?”
“称半斤吧!”
栀栀快手快脚地给李自强称了半斤云片糕,用漂亮的牛皮纸包好,再用细麻绳捆上蝴蝶结……因见李自强提前拈了小半块塞进嘴里吃了起来,她又笑问,“大哥,好吃吗?”
李自强点头,“好吃。”
“比起兰香厂的云片糕来说呢?”
“那差得远了。”
“是兰香厂的云片糕差得远吗?”
“是你们做的云片糕……味道差远了!”李自强仔细品着嘴里的云片糕,说道,“你们这云片糕啊,首先炒米的火候就不对,火势太猛了导致糯米外头微焦里头还夹生……糖稀的甜度也不对,它不是一个特别适合的度……另外啊,你们蒸糕的时间也没有把握好……”
说起这个来,李自强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一整天。
叔叔婶婶们捧着饭盒,张大了嘴震惊得连饭都不想吃了。
栀栀却眼睛一亮!
——她都在这儿钓了一上午的鱼了,现在……鱼儿终于上钩了呢!
“大哥!你可真是个行家!”栀栀称赞道。
李自强一笑,给出了总结,“你们这云片糕啊,口感好吃全靠原料糯米的支持!这可用的是上好的糯米吧?”
栀栀高兴得直点头。
——可不就是想把海鸥岛的优质糯米卖给你们呢!
结果李自强朝着栀栀笑了笑,掏出钱递过去,拎着半斤云片糕转身就走!
栀栀呆住,“哎”了一声,“大哥!”
李自强转头看她。
栀栀问道:“大哥,我向你打听个事儿噢,为啥兰香厂只做云片糕这一种点心呢?它不是糕点厂吗?按说应该会做很多种糕点才对吧?”
这个问题让李自强觉得难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