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栀接过资料,点点头。
黎恕笑嘻嘻地上了车,吉普车绝尘而去。
栀栀抱着资料去了市委大门口的门岗那儿,拿出介绍信给门卫看,又打听了一下市委知青办的办公地点,这才进了大院,然后一路问着人,终于找到了知青办,上交了资料,又向工作人员说明了一下她今天要借住集体宿舍。
工作人员直接给了她一把用毛线穿起来的钥匙,钥匙上还系着个木牌,木牌上写着“临时出差5-2-8-16”的字样,又告诉她:
凭这个木牌可以去市委食堂免费领取早午晚饭,住呢,就是住在5号集体宿舍楼里的2楼8号房16铺。有简单的铺盖,但洗漱品得用她自己的,这把钥匙就是开宿舍门的钥匙。尽可能不要晚归,晚10点市委大院要关门,10点半集体宿舍要熄灯。
同时还交代栀栀明天在离
开之前,要把这个钥匙牌交还。
栀栀谢过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室。
她想起来,黎恕特意交代过她,让她在市委的家属大院逛一逛,还说这儿有个小卖部?
这个小卖部怎么了?
栀栀觉得有些好奇,随便在市委里走了走。
远远的,她看到几个十来岁的半大男孩子们嘻嘻哈哈朝着某个方向疯跑。
栀栀跟上了那几个少年。
没一会儿她就看到了一道大大敞开的铁门。
跨过铁门,就是一栋一栋的筒子楼,楼上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晾晒着衣裳。筒子楼门口钉着木牌,写着几号几号楼……
想来,这里就是家属大院了?
栀栀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所幼儿园。
幼儿园很漂亮,是凹字型的三栋楼,分别被漆成了好看的粉红、天蓝、浅绿色,里头三四岁、五六岁大的小朋友们正在做操,少说也有二百来个,人人虎头虎脑的,可爱极了。
栀栀看着眼热,带着姨母笑一直看到小团子们做完操,被老师管着排好了队伍走进了课室,她才继续往前走。
幼儿园的斜对面是个小学,也有两栋楼,但校园里安安静静的,偶尔可以听到小学生们在教室里朗读课文。
站在市季小学门口,栀栀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小卖部——
小卖部是临街的一排平房,占地面积还挺大。有个写着“市委小卖部”的木牌很显眼地挂在墙上。
让栀栀感奇怪的是,好多农民打扮的人正挑着担子、挎着篮子守在小卖部门口。
栀栀赶紧过去了。
守在一旁看了半天,栀栀明白了。
在这个时代,个人做生意做买卖是不被允许的,但可以适当的以物易物。
这些农民就是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带着自家产的鸡鸭蛋、大米、菜干、土物产什么的……在这儿排队等着小卖部的人验收。
当这些农民们把自己的东西兑给小卖部以后,就从小卖部里拿了自己想的绵白糖、肥皂、牙膏等这样的东西,离开了。
当然,也有人不要东西,就要了点儿钱就走了。
栀栀等到兑东西的人走得七七八八,这才进了小卖部。
一个中年妇女见了她,打招呼道:“小妹子你是新搬来的吧?看着眼生,对了看上什么可以买你就买,不需用凭票的啊!”
不用凭票?
栀栀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难怪黎恕要她来这儿逛逛呢!
还真是……
栀栀仔细打量着小卖部里头的商品。
小卖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很传统的玻璃柜台,售货员们站在柜台里头,所有商品全放在柜台里头,顾客想买东西就跟售货员说,售货员拿出来给顾客看。
一部分呢,就在地上放了十几个大竹筐,里头堆满了林林总总的各式土特产……应该就是刚才农民们拿来交换的那些东西。
栀栀看了看价格,还挺公道。
她饶有兴趣地一个一个地研究这些商品的种类和价格。
突然——
外头变得人声鼎沸。
原来,隔壁的市委小学放学了。
瞬间就有几十个孩子冲进小卖部,尖喊尖叫起来——
“阿姨给我一个五分钱的奶油冰棍儿!”
“阿姨我要三颗桔子糖!”
“阿姨我要两分钱的酸萝卜还要加辣辣辣辣辣!”
“阿姨我也要奶油冰棍儿!”
“阿姨!阿姨给我五分钱三颗的玻璃球!”
围在柜台这儿的小孩子们还没买完东西,还有源源不绝的小孩子们继续往小卖部里头挤。栀栀被逼得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赶紧从小卖部里逃了出来。
她继续站在一边看,只见刚才还显得宽敞安静的道路,此刻一下子全是人!一大半儿都是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一小半儿是来接人放学的家长……
栀栀又打量着这些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他们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辈,衣着整洁,满面含笑,有带了东西来给孩子吃的,有带着孩子拼命往小卖部里挤、想给孩子买点儿零嘴儿的,还有直接塞钱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买啥买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