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回答:“一线生机之道正是蕴含其中。欲让万物有灵,众生得道,就要有足够多的灵气,只有当灵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才能支撑着这么多人无所顾忌,求道长生!”
通天、玉宸:“我们的道之所以不行,不在于道之本身,而在于洪荒这片天地。洪荒的灵气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这有限的灵气中求生,自然是难上加难。所以,欲要证道一线生机,必然要打破这个桎梏,得到更多的灵气。”
天尊静静地瞧着他们二人,目光倏忽锐利几分,直指核心而去:“既然如此,你们打算如何获取灵气?”
老子站在远处瞧了许久,此时也捧着一本书慢吞吞地走了过来,语气同样严肃:“洪荒的灵气,自父神开天辟地以来便有定数,难不成,你们打算仿效父神,再开一次天?”
老子:“虽说常言道:不破不立,破而新生。但洪荒已然稳定运转无数个元会,你们如今想开天,不啻于重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重来。上一个打这个主意的,还是我那倒霉弟弟。”
天尊的脸色顿时不好起来,目光幽深地盯着老子。
玉宸抬眼看着老子,轻轻抿唇:“倘若,是对混沌动手呢?”
通天:“混沌无形无相,是为虚无。从「无」中生「有」,方有如今的洪荒。洪荒有限,而混沌无限,何不自无限中取无限,以供养有限之灵?”
天尊看着他们,忽而开口道:“盘古斧?”
他们齐齐点头,坐实了他的猜测:“正是盘古斧。”
作者有话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第160章 谁家今夜扁舟子 ◇
阿游:碧游一直一直,在盼望老师回家!
当这无边的混沌中生不出一丝一毫的生机时, 父神说,他欲开天。
三千魔神挡在祂的路上,又一个接连一个地死去。而祂以最后的性命支撑着天地, 终于等到洪荒诞生的瞬息。
而他逝去, 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人总是逝去。
故而..洪荒是父神的夙愿,是祂为这混沌天地求来的一线生机。
通天牵着玉宸的手, 同他们的弟子一道, 往幻境中的不周遗址而去。
父神的身躯倒下,气息化为四季的风云,声音化成无边的雷霆,双眼为日月, 四肢为洪荒的四境,肌肤成为辽阔的大地,血液成为奔流不息的江海..而祂的脊骨, 永远支撑着天穹,是为不周山。
山为不周,生而不全。
既非圆满之物,总有一日,会有人来撞倒它,将它炼制成什么法器, 好叫它继续长长久久地存在下去。
可它再也不会是不周山了。
父神的脊梁倒下了,洪荒的天也将崩塌一角。万千的生灵在连绵不绝的争斗中毁去了祂的馈赠, 也逐渐失去了祂的庇护。
..祂是失望了吗?
玉宸困惑地想着, 目光遥遥往上望去,看着那支离破碎的山脉。
通天稳稳地拉着她的手走在前头。天尊与老子亲自涉足了凡尘, 足履踏上泥沙尘土, 衣袂拂过碎石飞屑, 同他们一道以脚力跋涉而上。
他们要去寻找传说中用以开天的盘古斧。
玉宸往后瞧了一眼。
她身后是一支上至垂垂老者,下至稚子孩童的队伍,不声不响地追随着他们的脚步。里面有人,也有非人,和谐地融入其中,像是汇入大海的一滴水,分不出彼此的差别。
这支队伍遥遥看不到尽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而来,跟上了他们。
不问缘由,不顾后果。只是瞧见他们在这,「啊,是圣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跟了上来。
最后收割好的粮食派上了用场,更多的人跟上了他们的脚步。
几千人的队伍很快扩大了,众人大步地跟在后面,拉开了长长的黑压压的一条线,在山脉间穿行。
很快,似是感知到他们的动向,黑云密布的天穹上,忽而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狰狞的眼睛,凝聚着无限的恶意,泛着鲜艳近血的妖异红光。
祂出现的瞬息,众人发出一声惊呼,两股战战,几乎不敢上前。
老子回头看了一眼,扬起拂尘,缥缈的云雾自天上垂下,像是一重宁静清和的帷幕,轻轻遮住了眼睛。
几只白鹤张开翅膀飞来,远远地散开,各自衔住帷幕的一角,不让祂轻易将之掀开。
看不见眼睛了。
众人把扑通扑通跳动的心安放了回去,又有闲情偷偷摸摸地打量起前面的老子来,嘀嘀咕咕地讨论着:“他是谁?”
“应该是一位神仙吧?是什么神仙呢?圣人喊他哥哥,圣人的哥哥应该也是圣人吧?”
“他们看上去关系真好啊。所以圣人果然只是下来历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