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样一来,她差的就不只是10万。该怎么把手头的钱转成人民币呢?
她想来想去,只能再冒一回险。
秦无双去了趟杨庆和银楼,鉴于上次她财大气粗买了十锭,这次伙计见到她,立刻将人请到雅间,然后去请了东家过来。
秦无双也不跟他客气,说明来意,“我想做100个上次的50克一两的天足赤金锭。你们什么时候能做好?”
东家这次不慌不忙,请她先喝茶,随后说明来意,“外头在打仗,现在黄金水涨船高,去年才30个大洋一两,现在涨了……”他伸了一巴掌。
秦无双倒是知晓黄金会涨,乱世古董,盛世黄金,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
她沉吟良久道,“那就翻五倍。我要五百个金锭。”
东家颔首,“好。没问题。”
秦无双付了一半的定金,两人签了文书,约定一周后先交付五十个,剩下的三个月后交付。
这次定的货太多,工期延长也在情理之中,秦无双爽快答应了。
回到家,苏锦绣看到她过来,告诉她一件事,“那几家西餐馆又派人过来,问你什么时候能再运到牛排?”
秦无双把牛排卖完,她就没再补货。一来是牛排进价并不低,却卖不上价。二来是她手头没法把大洋转成人民币,所以一些利润低的项目被她停了。
之前她卖了好几样,有蔬菜、粮食、牛排、黄油、棕榈油、自行车、钢笔、纸、铅笔、自动铅笔、鞋子、衬衫和西装。
蔬菜只卖了两回,她就不卖了,卖菜浪费她大量时间,来回倒腾不划算。
粮食回报率太高,她全部用来喂牲畜。
牛排、黄油和棕榈油三样也被她放弃了。利润太低,不划算。
鞋子的利润也是一样的,卖完之后也被她放弃了。
衬衫和西装是因为她自己有厂,利润低一些也没关系,主要是量大,而原材料结算周期也长,最主要在民国也可以卖给日本人,只要能赚日本人的钱,这门生意就可以继续做。
自行车、钢笔和自动铅笔的利润是最高的,需求量也很大,可以持续做下去。
至于铅笔,虽然没有自行车几样那么赚钱,可是秦无双打算在民国开厂,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岗位,还可以阻止银元外流,这可是一举双得的好事。
秦无双冲苏锦绣摇头,“你就说现在一直在打仗,船过不来,暂时先不进牛排了。以后再说吧。”
她没把话说得太死,谁知道她将来还会不会用到这些人,先留点香火情。
苏锦绣颔首,“我明白了。”
“记得说的时候,给他们赔个不是。再给送点礼物。”秦无双提醒她。
苏锦绣懂了。那她到时候买几斤点心让伙计拎着。
秦无双交待完这事,招手让小华过来,帮她去租界送一封信给苏望亭。
小华接过信,飞快往外跑。
他常帮忙送信,所以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到了脚踏车店。
苏望亭正在店里盘账,看到小华过来,给他倒了杯水,让他坐下来慢慢说,“是不是东家又有事交待?”
小华将信递给他,然后接过水,咕嘟咕嘟喝了半碗,一抹嘴,把原话重复一遍,“东家说,想让你帮个忙,能不能给我回句话,不能的话,她再想个办法。”
苏望亭打开信,一目十行看下去,皱眉想了半晌。
小华眼巴巴看着他,等他回复,见他没有开口的意思,他抓耳挠腮道,“东家肯定是找不到人,才请你帮忙的。你要是能帮就帮一把吧。”
苏望亭看着这孩子有些好笑,“你回去告诉东家,我先帮她找人。要是约到人,我再通知她。”
“那什么时候给结果?”小华不死心追问。
苏望亭摸摸他的脑袋,“怪不得东家只叫你过来问话呢。瞧着就是比小乐机灵。”
小华乐得嘿嘿笑。他也觉得东家更喜欢他。
苏望亭想了一会儿给出答案,“一周后吧。”
小华点点头,飞快跑出店门。
回到凤凰街,小华把苏望亭的答复告诉了秦无双。
秦无双表示自己知道了,也就没再多问。
**
既然要建个铅笔厂,秦无双就得现在着手建厂房,她从金银村和张家村各调了10个村民帮忙盖厂房。就建在服装厂另一半的空地上。
她从现代买的机器不能让外人盗走,所以只能安在服装厂,毕竟这儿有监控设备,有什么异常,她第一时间就能发现。
民国的瓦匠建不成服装厂那样阔气的厂房,所以只能她只能放低要求。
各成一排溜的瓦房,总共八间房,每个房间放一台机器。
一间专门制作笔芯。一间专门切割木板。一间负责将笔芯装上,然后再将木板合并在一起并且切割打磨。一间就是给铅笔外表上色,并且刻字,还有一间房要作为仓库。剩下的房间分别用于囤放原材料存,比如石墨、木板以及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