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顿了顿,决定先听一下皇帝陛下要说的话。顺便心里打好腹稿,万一皇帝是要出去玩乐打猎,直谏时语气绝不能冲。
嗯……愿陛下割私情之娱,罢格兽之乐,上为宗庙社稷,下慰群僚兆庶,则天下幸甚——这句可以!又能劝谏,又能哄人!
李世民脑子转得飞快,露出温和的笑容,“魏卿在此,可是与朕想到一处去了?”
魏征:“嗯?”
李世民:“二月春寒,朕在宫中烧着炭火,想到宫外不知百姓如何,无法安坐,欲出宫体察民情。”
魏征狐疑地瞧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面不改色,脸上还隐隐有悲切之意,似乎真的是为了这事才出宫的。
魏征:“臣可否讨个恩典随行?”
李世民:“……”
李世民艰难地保持笑容,“允。”
便在这时,甬道上又行来两人,其中一人是房玄龄,见到李世民,快步上前拜见,“陛下!臣有事要奏。”
偷渡计划失败,李世民还准备挣扎一下,便在这儿问:“何事?”
如果是机密,房玄龄自然会请他屏退左右,或者请他回宫详谈。
如果不是机密,那或许不是太重要的事情,他就可以继续去看热闹了!
房玄龄道:“陛下,今年春比往年严寒,百姓贪暖,多烧石炭,已有不少人中了炭毒。”
他的嗓音有些哑哑闷闷。“不少人”这个奏章呈到他那儿时,说的是确切的人数。
李世民收敛了脸上笑容,也没玩闹心思了,心情有些沉重。
他能带领子民打赢任何一场战役,但无法让他们不被寒冷夺走。
这事情有什么办法解决?
燃烧石炭会中炭毒,而不让百姓烧石炭取暖,难道是想让他们活生生冻死?
脚下地面传来轻微的震感,远处是车轮滚动,李世民侧头,有马车驶来,一枝翠叶撩起了帘子,山鬼的脸现在窗子后边。
祂的目光从左到右,依次扫过他们,眉梢微挑,“怎么都堵道上了?”
第141章 猪油保暖
“系统!一个好消息!我想到怎么解决蜂窝煤的问题了!”
马车里, 青霓兴奋地用脑电波连上系统。
系统也很兴奋,“棒棒!宿主是想起来洗煤的办法,或者蜂窝煤有几个洞了吗?”
“没有!”
“……”那你这回答还挺理直气壮。
“但是我发现我傻了, 我头疼什么, 术业有专攻,扔给二凤, 让他手底下工匠研究就行了。什么蜂窝煤, 什么火炕,哦,还有白叠子——也就是棉花,我记得它在唐宣宗那个时期就出现在大唐了, 还冒充了一把观赏花, 现在是唐太宗时期, 不清楚有没有出现,可以让二凤找一找。”
说着说着, 青霓一拍脑袋, “我怎么忘了!现在也有‘棉花’啊!木棉树!它产生的絮也能当填充物, 虽然亩产比不上棉花, 但是它也很保暖,而且, 胜在贞观元年能找到。汉武帝时期就有这种植株了。”
不过,今年是用不上木棉花了。木棉树早春二三月份开的花,等找到树,收集起来, 加工完, 春寒早过去了。
“反正, 这些东西都扔给二凤去找, 让他去头疼研究。我只需要帮助他度过这个冬天就行了。明天冬天,就能有棉花,说不定蜂窝煤和洗煤法也能研究出来,给百姓供暖,并且尽量减少煤气中毒的事情发生。”
小树苗越看自己这个宿主越满意,他们果然是同道中人。
“没错,都扔给李世民去想办法解决,我们当咸鱼!”
当然,系统也有点好奇,不搞蜂窝煤,宿主要怎么帮助大唐百姓度过这个冬天。
青霓翻出一节葱翠树枝,“用猪油。”
她轻轻抬起窗帘,探头出去,对道上的贞观君臣笑问:“怎么都堵道上了?”
*
陛下要再开一次大朝会,百官惊讶,“这是发生了什么?”
他们纷纷整理官服,从各自的官署里行出,如一道道洪流,汇向大唐至高无上的议事之殿。
路上,同僚间相互询问讨论,也不清楚陛下到底是为什么才要再折腾这一次。
杜如晦也问上了房玄龄。
房玄龄轻轻摇头,“我也不清楚。”
山鬼说能解决春寒炭毒之事,然而祂喜欢大场面,说要等朝会再说。他们陛下就果断地一日之内再开第二次朝会。
……也不知山鬼有什么办法,难道是施法让春季变成夏季?
朝会上,房玄龄按照之前讨论好的,再次站出来,汇报春寒,多人为取暖中炭毒之事。
百官相互交换眼神。
这确实值得陛下再开朝会,事情也的确严峻,拖不得。可是,这事也难解决——人不能不取暖啊!
李世民道:“太史令,接下来会不会有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