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佑指着周围,与他介绍当年刚来这里时的情形,“起初这片是地动后的荒地,阴森得很,大白天都瘆得慌,没人敢靠近。修屋子时,地下还挖出来了不少白骨。”
弘皙望着四周陆续经过的学生,他一点都不感到害怕,笑着道:“学堂阳气盛,能镇住所有的邪祟。七叔,您当年想得真远,能计划得如此周全。”
齐佑看着已经陌生的学校,他同样感慨不已。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弘皙道:“朝廷六部有个不成文的说法,景山学堂出来的学生,只能做笔试帖。觉罗氏学堂出来的学生,才是各部真正顶事之人。要想事情能做好,去找他们准没错。”
齐佑笑,第一批考进六部的学生,在官油子面前可吃足了苦头。
他们靠着本身过硬的本事,加上李光地他们的帮忙,总算立下了“技术”型官员的形象,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打下了基础。
在顺义忙了几天,安顿好这批特殊的新学生,齐佑与弘皙回了京城。
弘曙白天还好,晚上没见到父母,哭闹不止。戴佳氏如何都哄不住,最后被康熙接了去。
齐佑前去乾清宫回差使,顺便接弘曙,见他正坐在御案上吃点心,康熙身前的衣襟上,清晰印着他的胖手印。
看到齐佑进来,弘曙双眼一亮,将剩下的点心飞快送进嘴里,爬起身请了安。
康熙忙伸手护着,紧张地道:“哎哟哎哟,快别摔着了。”见他站得稳稳的,又不住地夸:“弘曙这规矩,真是学得好。”
齐佑请了安,上前揪着弘曙,把他从御案上抱了下来。拿出帕子给他擦手,将他搂在怀里,说了顺义那边的事情:“开始时他们还有些不习惯,不过学堂同学多,他们应当会慢慢适应。汗阿玛放心,有那拉氏看着,加上学堂的先生与舍监,不会出什么事情,过几日我再去看他们。”
康熙向来放心齐佑做事,说道:“你下次去的时候,将弘曙送到我这里来吧,你额涅可看不住他。”
齐佑笑着应了,“这两日,辛苦汗阿玛了,我这就来将他带回去。”
康熙不舍地道:“你急什么!先坐吧,等到晚上的时候再领回去。你媳妇儿不在,回去你自己带,他能跟着你?”
齐佑说道:“他们自小都不跟在嬷嬷身边,都是我们亲自带着。我已经带习惯了,汗阿玛放心。”
康熙听得心情十分复杂,怪不得弘曙与奶嬷嬷奴才不亲,原来都是他们亲自拉扯大。
两个孩子没被养得娇气,反倒都聪明伶俐,活泼中不失规矩。尤其是这两天亲自带着弘曙,康熙感悟颇深。
弘曙虽然调皮,会哭会闹。但他小小年纪,只要耐心与他讲理,他会一边流泪,一边点头答应,直看得人心都能化了。
康熙对于齐佑培养其他侄儿侄女们,让他们自立的做法,从观望态度变成了彻底的信任。
静默了片刻,康熙说道:“老七,你去安排一下,将毓庆宫修一修。”
齐佑听得心头一跳,忙应了下来,很快就问道:“汗阿玛,是只修葺一下,还是大修?给二哥还在修府邸,加上过年时候花了很多银子,汗阿玛,内务府那边,钱够不够?”
康熙既无语,又高兴。
这个儿子,还真是至始至终的沉稳大气,不光有大智慧,还实干!
第一百一十章 正文完结
齐佑开始着手修葺毓庆宫。
与以前一样, 齐佑并未将此事随意交给别人,而是认真对待。
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人士把关,他先去工部找了懂建筑的行家,内务府掌宫廷修缮的营造所长班雷金玉。叫上他们一起, 先去毓庆宫仔细查看, 找出需要修葺的地方, 再列出修缮方案。
毓庆宫已久未住人, 耀眼夺目的太阳,依然驱不散殿内说不出的荒凉腐朽。
放眼望去, 廊柱屋檐油漆脱落, 槛窗破败。石缝里长出的草,在冬日枯萎了。如今春来,有那不怕寒冷的,已经在向阳背风的地方,悄然探出了一截新芽。
四进的重重院落, 东西耳房与庑房转角相接。后殿以隔断分成数间, 精妙精致。
雷金玉进屋细看后,说道:“王爷, 后殿屋子好些地方被虫蚁蛀过,原先雕花的师傅技艺高超, 重新雕花需要费些功夫。”
胤礽除了太子妃,侧室以及格格一大堆。为了安置她们,毓庆宫不断扩张, 将后殿的屋子,隔成了一间间华丽的鸟笼。
按照齐佑的想法, 最好将隔间拆掉, 通透又省钱。念着宫殿是文物, 尽力保持原样为好,说道:“尽力按照原样恢复吧。”
雷金玉应声退下,带着人从木梯上屋顶,检查屋脊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