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24)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康熙明白海贸的好处,最大的顾虑,还是来自于是否会冲击到眼前的统治。

齐佑的话,让康熙心情更加复杂,他年纪小,说出来的话道理浅显,哪怕是小孩子都能听懂,康熙岂会想不到。

利弊利弊,端看站在谁的角度去衡量。

站在康熙的角度去看,他为了江山社稷,更愿意与前明皇帝采取一样的做法,禁海。

正因为江山社稷,他站在世人的肩上,不得不硬着头皮看得更远些。

既然话说到了这里,康熙就当闲聊,笑着说道:“你的想法倒新奇。最近朝堂上在商议海禁的事情,你可知道什么叫海禁?”

齐佑心中一动,眨巴着眼睛答道:“可是不许别的国家来大清,大清也不许去别的国家?汗阿玛,为何西洋人能来,还有附属的藩国也能来呀。朝鲜的使臣来朝贡,听说可热闹了。他们几十个人,还要在大清住很久,送些贡品来,再带着很多赏赐回去呢。”

康熙神色一滞,朝鲜使臣团在藩国中人数最多,基本在三十个人左右。一来就住上半年,礼部呈上来的花销,户部会愁得白了头。

“你说的有一部分对,藩国上贡,不属于海禁。像是暹罗,琉球,安南这些藩国上贡,为了方便省事,他们无需上京,福建,广西等地方官员会处理此事,贡品由当地官员收验,就地存放。”

康熙来了兴致,给齐佑仔细解释了藩国上贡的情形。

齐佑听到康熙说琉球幕府上书,请求派遣学生前来大清学习时,大致算了下,这时候琉球应当是德川幕府时期。

德川幕府同样锁国,琉球这时候还臣服在大清之下。齐佑无法站在上帝的视角,说服康熙以后会如何。

从康熙话里的犹豫中,就知道了他们最根本的不同。齐佑能得更远,只因为他开了外挂,说白了就是来自后世的知识。

齐佑知道后世那段惨烈的历史,康熙看不到,哪怕齐佑说了,他只会当齐佑发了疯。

既然能有这样的优势,齐佑就不客气了,马上想了下琉球的资源。至于稀土矿这种,德川幕府如今开不出来,开出来了他们也没那么傻,对于矿产资源肯定不会给,大清就是去抢来也用不上。

用得上的,当然是稻种。

东北那片肥沃的黑土地,因为寒冷,加上沙俄不断来骚扰,如今人烟稀少,大清多用来流放犯人用。

北海道的纬度与东北相同,哪怕是气候与东北相近的朝鲜,前来种植稻子都没能成功。

后来用了北海道农民培育的粳稻,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期,不断改善种植,东北的黑土地,终于成为了大粮仓。

齐佑估计现在北海道的农民还没有培育出粳稻稻种,不过没关系,可以先将北海道的稻种引进,早点拿到东北来试种。

从大唐时期,琉球就靠着大唐传过去的技术发展自己,到了今天依旧如此。

没道理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会比他们脑子笨,弄不出来适合东北种植的稻种。

齐佑天真问道:“汗阿玛,琉球是什么地方呀?他们那里与我们这里一样吗?他们吃什么呀?”

康熙听到齐佑提到吃,噗呲笑了出来,说道:“你原来不仅爱臭美,还贪嘴,先想到的就是吃。来,我给你说说琉球。”

齐佑趴在康熙身边,听他讲了琉球大致的情形,“他们可不能与大清相比,大清天下的饮食丰富,米面都有,他们基本上就吃米饭。”

“那他们的米饭好吃吗?他们没有麦子,那要很多大米才能吃饱了。他们在哪里种的稻子呀?是不是稻子收成很好?”齐佑望着康熙,好奇问道。

这一下就把康熙问得哑了口,他倒没关心这些。琉球的气候与大清差不多,有些地方炎热,有些地方寒冷,便含糊着说道:“我没吃过他们的米饭,米饭就那样,能好吃到哪里去。”

“那当然,还是我们的饭好吃,饽饽也好吃得很。”齐佑真诚拍了康熙一记马屁,很快就话锋一转:“汗阿玛,琉球上贡的贡品里,能让他们上贡一些各地的稻子吗?不上贡的话,让琉球来的学生,从各地带一些来也行呀,我们可以去种一种,我们偶尔换下口味也好。”

康熙愣了下,眼神一亮,摸着齐佑的脑袋笑道:“你这个小馋嘴!唔,贡品成了定例,不好随意修改。差遣学生前来读书的事情还在商议,到时候我下旨让他们带一些来。”

齐佑脸都笑成了朵花,大声说道:“汗阿玛真好!我最喜欢汗阿玛了。汗阿玛,您再给我讲讲海禁吧。”

康熙对于齐佑的夸赞很是受用,清了清嗓子,认真给齐佑讲起了海禁的由来与大清的打算,以及担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