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佑一听,心中不由得暗喜。
他带回来的荷叶他们几人,正在考虑如何放进工部呢,这就来了!
作者有话说:
注:这是康熙五十一年两淮的盐课数据,前期所欠也大致差不多,数据来自《小海场新志》。
再次打个广告,吆喝一声,最近准备开《穿成书中极品女配后成了大佬》,爽,升级打怪文,文案如下,求收藏。
虞峥穿成了一本种田文中的极品女配虞桃花。
原主丈夫郑三牛前去从军打仗,她跟着一个货郎私奔了。
书中女主虞梨花是原主堂妹,重生归来,等到堂姐跑了之后,主动来到郑家赔罪,替代她做牛做马。
十年后,已成为游击将军的郑三牛衣锦还乡,虞梨花则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将军夫人。
而原主被货郎欺骗,将她卖进了窑子里,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听说郑三牛成为将军的事情,厚着脸皮跑回郑家,想要抢回将军夫人的宝座,自然被百般羞辱,落得惨死荒郊野外的下场。
已知剧情的虞峥,穿来时正与货郎眉来眼去。
按说她应该痛改前非,任劳任怨留在郑家等着以后享福。
虞峥看着家徒四壁的郑家,以及地里比牛还要辛苦的农活,毫不犹豫利用货郎跑路了。
多年后,京城有个心照不宣的认知。
京城治安,一半靠京兆尹,一半靠虞老大。
如果虞老大没靠住,京城就彻底乱了。
历任京兆尹供奉的神,是虞老大的小像。
一句话简介:从一无所有的农妇到京城地下大佬,游击将军见到也得靠边站的故事。
阅读指南:
架空,请勿考据。
女主非善类,不喜勿入。
事业线为主,感情线照样丰富。
第八十五章
治理河道水患, 如今主要面临着四个问题。
一是水平实在是太落后,比如修筑防护堤,水坝泄洪等,以现在的技术, 没有大型机械, 实在是强差人意。
就拿最简单的河道清淤来说, 没有挖掘机, 只靠水流冲刷,以及人工清淤, 就可以想象其中的艰辛。
二是官员对灾害的处置应对能力。
打个简单的比方, 洪水来临时,基本都得靠老百姓自救。
当地衙门就那么几个衙役,与老百姓自救也没什么不同。他们就是卯尽全力,能做到的事情也少之又少。
三是工部给了治河的银子,最后大半都落在了官员的腰包里。只要有利益在, 就有人敢铤而走险, 哪怕是杀头抄家,都无法杜绝。
四是治理河道的官员, 缺乏专业性。
比如四阿哥领了巡查河道的差使,他本身就缺乏专业知识。河道总督这种级别的大官, 全部是康熙的亲信,其中不乏清廉的官员,比如于成龙等。
清廉当然好, 但细账一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朝廷拿出一万两来治理某段河道, 在清廉官员督促下, 就算全部用到实处, 底下人一个大钱都不贪。
因为不懂水流等知识,最后修出来的,最后还不如有本事的贪官,只用三千两修出来的效果。
既然四阿哥提到了河道的问题,齐佑就不客气了,将专业性的重要跟他细细道来,“四哥,不能只看官员贪不贪,还得看他们能不能做事。抓贪腐难呐,您先甭去管他们,得让他们做好事情再说。”
四阿哥仔细琢磨着齐佑的话,说道:“七弟你说得对,没本事的人,哪怕一个大钱都不贪,给了钱他也做不好事情,同样是浪费了。不过,真正有治河本事的人,哪有那么容易去找啊!”
齐佑附和道:“人才难寻,但也不那么难。”
四阿哥神色一喜,齐佑介绍了荷叶他们,“起初与我在顺义,后来又去了北边的那几人。他们不敢说是治理河道的好手,但土质,河沙,水流等知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荷叶他们常年在野外,与各种地质打交道。放眼大清天下,能与他们相比的,还真没几人,算得上大清第一批专业人才。
四阿哥愣了下,疑惑问道:“他们行吗?照你说还有姑娘,姑娘能吃得了这种苦?”
齐佑淡淡说道:“几个姑娘学得比男人还要好,她们在外面做惯了事,四哥您完全放心。只有一件事我放心不下,要多唠叨几句。四哥您要护着她们些,不是让她们不去河边野外,而是要护着她们不被男人欺负。”
四阿哥尴尬了下,说道:“这......七弟多虑了,倒也没那么严重。”
齐佑神色肃然,突然变得强势起来,斩钉截铁道:“有!”
四阿哥彻底愣住,一时没能弄懂,齐佑为何对此事这般看重。
“有些男人,自身没本事,却会看不起其他有本事之人。如果是男人,他们也就暗自酸一下。遇到有本事的是女人,那可不得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