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离京城太过遥远,选秀应付了过去,不用等着宫里挑选。
不过齐佑就算不懂,也认为常春的意见还是很重要。
若常春早有了心仪的姑娘,家中不与他商量就定了亲,以后夫妻双方肯定会有矛盾。
“你得跟常春说一声,征求他的意见。至于张松这边.....”齐佑第一次感到为难,说到这里,他脑子轰然一响。
停顿了半晌,齐佑终于硬着头皮说道:“我替你问一问吧。”
萨布素笑得合不拢嘴,忙不迭道:“多谢七阿哥,张家这边,就有劳您了。我这就马上赶回去,跟大哥说一声,问问常春的想法。”
齐佑送走了萨布素,脸色淡下来,怔怔坐在那里,半天都没动。
前世拖着病体之躯,齐佑挣扎着努力学习,活着,从没有过其他多余的想法。
所以他从没意识到,自己这辈子还有成亲的事情。
先前齐佑说到张松,想到了他们年纪差不多大。在宫里时,如他这个年纪时的兄弟们,身边已有了通晓人事的宫女伺候,开始着手议亲。
康熙对儿女亲事关心得很,若在京城给他定了亲,或者给他选了侧福晋格格通晓人事宫女......
齐佑坐不住了,翻身爬起来就给康熙写信。
另外一边,康熙给齐佑的信,已经到了半路。
第八十章
既然齐佑答应了萨布素, 就要将这件事办好。他深知自己在这个时代讲亲事自由有点儿不现实,太过理想化。
但人没有理想,还有什么盼头呢?
皇庄的包衣奴才们,齐佑未曾给他们抬旗。除了他不是旗主的原因, 其实无论他们在什么旗, 在旗主面前都是奴才。
在他这里, 至少他没有把他们真当做奴才看待, 他能为他们撑起一把伞,尽可能给他们些自由。
如果在别的旗, 像是张松等姑娘, 首先要进宫选秀。作为包衣奴才,与包衣旗不同,包衣奴才进宫能做的事情,不过是最脏最辛苦的活。
万一幸运的话,被宫里最大的主子, 也就是康熙看上, 说不定能做个低等嫔妃。如果生了一儿半女,熬上一定的年头, 再升个份位。
儿子能长到成年出宫开府,等到康熙去后, 兴许能被儿子接出去享几天福。若是不幸儿子先去世,则又要回到宫里,与其他太妃们挤在一起过日子, 一辈子的日子也就那样了。
能被康熙看到,除了生得倾国倾城, 美名在外, 其他根本不可能。
各处当差的太监或者宫女, 规矩严苛,压根不能出去乱走动。需要到别处去传话办事,也要两人结伴同行。
每到晚上时辰,各处宫门就关闭了,门都出不去。
皇上出行需要净道,人还没来,道早已清理得干干净净,哪有御花园等各处偶遇的情节。
敢乱走动闯入的,会被当做刺客,成为乱刀下的冤魂。
选秀若被撩了牌子,回到家里之后,亲事就是父母也做不了主,要先请示旗里的佐领,经过佐领同意后方能定亲。
其他普通旗人经过佐领同意,只是走个过场,但对包衣奴才来说,完全不被当做人看,上面的管事佐领,胡乱指了门亲了事。
要彻底提高女性地位,必须具备几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百姓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点与生产力发展,政治体系,宗教等相匹配,缺一不可。
再次就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后宅,与男性一样做事。
在纯粹靠力气的农业社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女性的体力天生比不过男性,地里的体力活,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做,包括当兵打仗,上阵杀敌都是男性。
齐佑清楚面临的困难,哪怕他是皇帝,不敢说一个政令下去,就能马上提高女性地位,这是天荒夜谈。
他改革的意义就在于此,让张松她们读书学习,不外乎先让一部分女性走到世人面前,再带动其他人。
齐佑不会振臂吆喝,你们读了书,从此就不能成亲,得为其他女性奉献奋斗终生。
这完全与他的初衷相悖。
他想要的是,她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殉道者。
何况家国天下,家在最前面。再从实际来说,如果这群姑娘学了本事,以后都不嫁人。
齐佑将会面临的局面就是,以后再没人愿意将家中女儿送出来读书。
许久未曾与这群小伙伴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了,齐佑很是怀念。
在顺义的时候,他们在田间地头,或者夜里在有萤火虫的河滩边,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围坐在一起,分一包松子糖,几块蜜饯。
那是他难得,也是唯一放松享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