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想到西疆,青海,西藏等地,胸口就闷闷的。这是他天下大一统的心病,没一天不想着将这些地方收归麾下。
只是,康熙犹豫着说道:“西疆等地,准噶尔他们早就控制了天山南北一带,如今大清前去,又得与他们打起来。”
齐佑说道:“西疆疆域辽阔,准噶尔部没那么大的能力将所有地区都控制住。再说,当地的首领,肯定对他们前来很不乐意。我们前去,只是帮助他们,教他们学习,无论从耕种技术,还是其他。噶尔丹见大清去了,肯定不会罢休。我们必须派兵帮助,借此机会在西疆驻军。”
康熙眼前一亮,比起他们贸然前去,得面对两波敌人来说,帮着西疆本地的部落对付噶尔丹,趁机驻兵当地,这是减少损伤,博取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手段。
虽说如此,康熙依旧迟疑不决,说道:“这个人选,不但要灵活聪明,还得忠诚。究竟派谁去好呢?”
齐佑当然不会说他去,主要是他太忙,实在是走不开。
要说忠诚,肯定莫过于这群阿哥。他们绝对不会反了大清,自己反自己。
而阿哥们中,总不能派太子前去。
齐佑见这次索额图重新被重用,前去在色楞格斯克签订条约,就知道了太子为何没能来顺义,却没有太过生气。
前去色楞格斯克,并非只有索额图能当此重任。比如明珠,重新回到朝堂的李光地,才干可不会输给索额图。
启用索额图,又是康熙平衡朝堂势力,安抚太子的手段。
齐佑提出入驻西疆,不过是顺势要将这个平衡打破罢了。
康熙不会想不到派谁去最合适,有叛变的根特木尔与札萨克图汗在前,聪明才干为次要,最重要的是,必须绝对忠于大清。
此人,最后非大阿哥莫属。
齐佑只埋下了一个导火索,没去管康熙如何安排。等到福全来接管学堂,与他仔细交待了一些事情,便收拾回了京城,出发前去了色楞格斯克。
一路上的辛苦自不用提,到了喀尔喀附近,他们的队伍,被挡住了无法再前行。
噶尔丹得知大清与罗刹国谈判,领兵翻过杭爱山,大肆进攻喀尔喀。
这是齐佑第一次正面,真实面对战争。
眼前的景象,满目疮痍不足以形容,几乎是生灵涂炭。
索额图看着眼前勉强逃出来的喀尔喀的老幼妇孺,如同惊弓之鸟四处逃窜,他叹息一声,对齐佑说道:“七阿哥,我们折返回京吧,此路行不通了。”
齐佑静默了片刻,说道:“不,派人回去给汗阿玛报信,我们留在这里,帮着安抚喀尔喀民众。”
索额图大惊,忙劝道:“七阿哥,万万不可啊!出行时,皇上叮嘱了又叮嘱,以您的安危为重。此处不安全,若是被噶尔丹得知…..”
齐佑知道索额图的担忧,不只是他,他们这群王公贵族,若是落入了噶尔丹之手,康熙的脸面被丢尽不说,就算开战,也会陷入被动。
齐佑说道:“这些喀尔喀百姓,他们也是大清的子民,我们不能看到了他们的惨状,却不管他们的死活。”
索额图忙看了佟国纲一眼,想让他一起跟着劝,佟国纲却垂下眼眸,只当没看见。
噶尔丹的兵也是人,长途奔袭,翻过杭爱山,三万兵力不知道损失了多少。
再加上与喀尔喀打仗,几乎已经是疲惫之师。后续兵器粮草来不及补给,这时候不揍他,要待何时?
齐佑神色平静,说道:“噶尔丹既然能领着三万大兵翻过杭爱山,可不能让他再领着战利品,再大摇大摆翻回去!”
作者有话说:
这本书我写得比较细,尽最大努力有理有据,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爽。
第五十一章
索额图听过齐佑的聪慧, 这次康熙让他跟着使节团随行,出发前也交代过,遇事不决时,要先与他商量。
康熙的言外之意, 索额图自动理解成他们的使节团, 是以齐佑为主。
索额图当时听后, 心中挺不是滋味, 国与国之间的往来,应当派太子出面才对。
后来转念一想, 也就释然了。
若是差使当得好, 令康熙满意了,他也能捞一份功劳。差使办砸了,说出去是不好听,康熙却怪罪不到他头上来。
一路行来,齐佑都很安静, 身边没人伺候, 从不叫苦叫累。
赶路急时,齐佑都与他们一起骑马。行得慢时, 便坐在马车前面,欣赏沿途风景。
歇息时, 便与徐日升,张诚看周边的地形,与他们嘀哩咕噜用拉丁文对话, 绘制一些舆图地形。
索额图本来还挺佩服齐佑的沉着冷静,待他的话一落音, 便暗自叫苦不迭。心想小孩子就是小孩子, 岂能如此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