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黄牛是我国特有。”坐下后,景燃小声说。
燕岁摇头,“你记得我们在佛罗伦萨国立美院排队进校参观吗,以前有同学把学生卡租给游客免排队,世界哪里都一样。”
“这样啊。”景燃觉得有点热,剧院里烘着暖气,于是他脱掉外套放在腿上。
燕岁偏头看了看他,深灰色的圆领毛衣,这人身量比自己宽大一些,正襟危坐。燕岁的坐姿就比较随意,陷着坐,所以他的角度看景燃,有一丝丝仰视。
他想起了在西海岸的第一眼,也大概是这个视角。
利落的下颚,比例恰到好处的喉结,美术生们非常喜欢的颧骨下阴影。
然后景燃看过来,“怎么了?”
“没事。”燕岁收回目光,看向舞台,眨眨眼。
景燃就笑笑,没再说什么。
喜剧芭蕾,顾名思义,芭蕾,但是喜剧。
这也是燕岁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按理说欧洲国家在圣诞节前两天的芭蕾舞剧,多少都应该和圣诞节有些关联,比如圣诞保留节目《胡桃夹子》。但这里居然跳的是《The Concert》,一个非常有名的喜剧芭蕾。
七点,舞剧准时开始了。
在景燃迄今为止的人生里,出入过最具艺术性的场所,大概就是前不久在佛罗伦萨的那些美术馆。
其实外行人在接触高雅艺术的时候,多少会有些局促。
因为步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因为赛车、机械,属于科学,科学无法解释文学,文学无法解释美学,所以浸淫科学的人面对美学,他无法解释,没有概念,无从下手,就会局促。
然而很快,景燃就不再局促了。
就像冰天雪地的北欧,给人一种雪白森林深处、宁静又神秘的感觉,但其实这儿也有二道贩子,也有卖假酒的,也有砸车窗偷东西的。
芭蕾舞剧呢,未必非得极致高雅、令人望尘莫及,也可以这样哄堂大笑。
“她是不是……跳错了?”景燃惊了一下,低声凑到燕岁耳边。
“这就是喜剧芭蕾,编舞就是这样。”燕岁笑笑,“你接着看。”
显然,在座的看客们都沉浸于这种小品似的芭蕾舞剧。有一位舞者总是和大家步调不一致,另外五个人都转着圈儿去舞台左边了,就她一个还在原地扑扇翅膀。另外五个人见状,只能再转着圈儿回来,和她一起再扑扇一会儿翅膀。
引得众人大笑、鼓掌,接着,那只总是跳错的天鹅,大家都放下了手,就她还得让同伴拉扯一下。仿佛一个游戏的高端局里,有一个是买号来的。
一整场看下来,从刚开始的正襟危坐,到后面跟着大家一起笑,于景燃来说真是奇妙的体验。
散场后,沿着剧院门口的路,和人群一起朝大马路的方向走着。
燕岁说:“这部芭蕾的编舞是个美国人,其实他本人也编过很多古典芭蕾、音乐剧,一开始我也很难相信这种喜剧芭蕾也出自于他来着。”
“确实很奇妙,我以为会把我看睡着。”景燃感慨了一下,“确实是没想到。”
燕岁笑笑,天气很冷,每说一次话,就有白雾从嘴里吐出来。
他两只手都揣在棉衣口袋,望了望景燃,“雅俗共赏。”
“嗯?”景燃一顿,“哦,对,是的。”
“艺术并不都是晦涩的,音乐会也是这样,下次带你去听《星球大战》的音乐会,还有绝地武士现场抡着光剑互殴。”燕岁说。
景燃点头说“好”,走近了他一些,然后——
“哇。”燕岁下意识缩了缩肩膀。
景燃在自己兜里暖得热烘烘的手,一下捂住了燕岁的耳朵。
被风吹得几乎感受不到血液循环的耳朵,陡然被一双大手暖住,像是整个人被丢进温泉一样。
燕岁:“你手好烫。”
景燃:“是你耳朵太凉。”然后兜了兜他的围巾,让围巾也围住耳朵。
“头发又长了点儿。”景燃说。
“嗯,但是发尾要修一下了。”燕岁拨弄了两下刘海儿,“不是剪短,是让它好看一点。”
很好看的,景燃想说。
路边有一家小店,正在询问来往的人们要不要买蜡烛。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他们只理解了“买蜡烛吗?”这小半句话。
神奇的是从剧院里出来的人们几乎都过去买了一两根蜡烛,此时人类的从众心理隐隐作祟,等这俩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一人手里握着一根了。
挺粗的蜡烛,约莫手腕那么粗。
起初燕岁以为这是某种传教的方式,譬如通过兜售蜡烛来建设教会。又或者以此来向人们传输,是上帝说要有光如何如何。
结果是这片街区今晚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