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有唐眷在,步疏林在此倒是万无一失,端看唐眷抓了步疏林放在牢房里,还能离开处理政务,不担心有人趁机对步疏林不利,就能够知晓对郡守府衙从上到下,唐眷的掌控度有多深。
今日若非她先到一步,想来崔晋百也会有法子化解步疏林的安危,对步疏林可谓煞费苦心。
“嗯?”步疏林眼珠子一转,目光晶亮,“呦呦,唐眷是你的人?”
沈羲和:……
她不该高看步疏林的智商。
“自己想。”沈羲和说着站起身,离开了监牢。
既然于刺史要来了,沈羲和自然要好好会一会他。
沈羲和前脚刚出了牢房,出来就遇到急赶而来的唐眷,唐眷对沈羲和行了礼:“郡主。”
沈羲和也回了礼:“唐郡守。”
“郡主,于刺史还有一刻钟便到府衙。”唐眷道。
此言一出,沈羲和更加确定唐眷是崔晋百的人,否则怎会如此信任她,这是让她早做准备。
唐眷虽然帮崔晋百,可他有他的顾虑和立场,是不可能和顶头上司正面起冲突。
“唐郡守只管处理盗墓案相关之事,其余事交于我。”沈羲和给唐眷一个定心丸。
唐眷果然松了口气,对沈羲和又是抱手一礼。
沈羲和就坐在大堂内,细细品着平仲叶茶水,这是萧华雍走前给她留下的一包,让她以茶思人,茶她要了,人么就没甚可思。
约莫坐了一刻钟,果然府衙门外响起了马儿的嘶鸣声,很快三人大步而来,走在前方身着紫色官府,本朝只有三品极其衣裳才可着紫色官府。
各地刺史分为三等,上州刺史为从三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为从四品。
于刺史与唐眷互相见过礼后走到正堂就看到缓缓站起身的沈羲和,依品级高低,刺史哪怕是握有一州实权,也要先给沈羲和见礼:“郡主。”
沈羲和态度谦虚回礼:“于刺史。”
“郡主缘何在此?”于刺史含笑状似寒暄的语气。
“不便与刺史道。”沈羲和淡声回答。
于刺史也没有丝毫不满,仍然挂着谦和的笑:“想来是郡主私事,下官失言。既如此便不叨扰郡主,下官尚有要事在身。”
“刺史之事,莫不是步世子涉盗墓案一事?”沈羲和问。
“正是。”于刺史颔首。
“此案发生在此地,虽说干系重大,也应当由唐郡守主审才是。”沈羲和漫不经心道。
于刺史虽然是唐眷的上峰,可一处有一处的规矩,若非唐眷上奏,于刺史尽管有干预之权,却也未免太难看,要知道一州之下郡府少则五六个,多则十来个,上峰若都是如此行事,这些郡守心中该如何做想?
“郡主有所不知,此案牵涉重大,州府已经乱成一锅粥,若能早些有个交代,也早些为陛下分忧,令百姓安心。”于刺史说得冠冕堂皇。
沈羲和打量了于刺史几眼,才轻笑道:“于刺史如此心急陛下之忧,百姓之患,昭王殿下可知晓?”
昭王已故的王妃于氏,是于刺史嫡亲弟弟的嫡女。
而这件事情,沈羲和不认为是昭王所为,诸多地方无法合理解释,但于刺史偏又上赶着横插一脚,沈羲和不觉得这是为了抢功,很明显于刺史因为旁的缘故帮了别人,打算坑一把昭王。
其实也不算坑昭王,只要步疏林畏罪自尽了,昭王也就沾不上腥。
第237章 正大光明的栽赃
于刺史笑容不变:“郡主此话,下官不知何意?下官为官诚于黎民,下官微臣忠于陛下。”
说罢,不欲与沈羲和纠缠:“下官尚有公务,不能奉陪,郡主见谅。”
沈羲和也顺势让了路,并未纠缠,看着于刺史带着两个下属背影消失,才问唐眷:“唐郡守,你这府衙可有与郡守不齐心之人?”
唐眷莫名眉心一跳,眼前这位郡主清绝脱俗,言语时声音动人清婉,看似没有一丝锋芒,却总让人觉着似一柄宝剑,随时都能飞出剑鞘,出鞘则必饮血。
按下心思,唐眷敛眸:“郡主安心,下官虽愚钝,却有两分驭下之能。”
“如此甚好。”沈羲和清浅一笑。
何处好?唐眷自问浸淫官场十几载见过形形色色之人,亦有几分聪明,但眼前这位郡主,看似娇弱稚嫩,却让他难以看透。
总不会西北民风彪悍,总不能学到了西北王的强盗章法,要在他的府衙直接杀了于刺史灭口?
联想到西北王往年的一些行径,在看着优雅落座低头品茗的沈羲和,他那点惊慌才收敛,郡主看似高雅知礼,一举一动皆不似莽撞蛮横之人,应不会如此胆大妄为。
琢磨不出沈羲和要做什么,又不好多问,问多了就不慎成为合谋的唐眷忧心忡忡,很快于刺史就出来了,他带来的人押着步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