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进门之后,刘伯叔正坐在床上发呆,听见动静转头看了看玉竹,神情有些呆滞。
“我煮了药粥,你趁热喝一碗再睡。”玉竹说罢端着药粥走到榻边,试了试温度。
刘伯叔转头看他,眼圈一红,眼泪吧嗒一下便滚了下来。
“别哭了,明日要入葬,今夜你若不好好休息,明日恐怕会起不来床。”玉竹道。
刘伯叔点了点头,拿过药碗勉强喝了半碗,眼泪却依旧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吧嗒吧嗒往下掉。
玉竹伸手拭去他腮边的眼泪道:“你乖乖睡觉,睡两个时辰我叫你。”
“你不走吧?”刘伯叔问。
“我不走,你睡吧。”玉竹道。
刘伯叔闻言便钻到被子里睡了,他原本便病着,精神又十分疲乏,先前睡不着是心里不踏实,如今玉竹来了,他那颗空落落的心便落了地。
次日一早,皇帝亲自来了帅府吊唁。
柳岸与征北军的将士们跪在一处,目光一直锁定在皇帝的身上。想来皇帝昨晚睡得也不怎么好,今日看着眼圈乌青,倒像是比刘璟看上去还疲惫几分。
想来也是,昨日押解六王爷的人到了京城,如今六王爷已经关入了天牢,正等候发落。
皇帝吊唁过后,循例对刘璟和刘伯叔说了些安慰的话,甚至言及与太傅的师徒之恩时,还掉了两滴泪。
末了,皇帝状似不经意的四处搜寻了一圈,目光落在了柳岸身上。柳岸与他对视片刻,而后皇帝便收回了目光。
时辰一到,便起棺了。李忠、詹荀、贺庆等征北军将士亲自抬棺,柳岸则随着送葬的队伍,走在刘璟后头。
送葬的路上,柳岸心中悲恸,终于还是大哭了一场。
杨家遭遇变故之时,柳岸不曾亲自送走自己的亲人,因此那种死别的痛苦纠缠了他许久,至今都未能消散。
经历刘恒远的葬礼之后,柳岸突然发现,这种看似冰冷的不近人情的仪式,竟然对于治愈死别之痛有着十分难得的效果。
这场仪式看似是为了死者而做,但实际上却是为了生着。一场为期七日的道别,将生与死明明确确的区分开来,让生者不得不接受阴阳两隔的事实。
葬礼结束之后,刘伯叔的身体渐渐恢复了。柳岸因为一直未曾见过刘璟痛哭,生怕他强撑着精神,始终担心他会突然病倒。
不过他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因为刘璟暂时还无暇病倒。
刘恒远生前是太傅之职,骤然离世,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混乱。与此同时,六王爷李勉进京,接下来他作为征北军的主帅,又是擒获了李勉的人,少不得要为此事奔波。
大余朝没有孝期必须在家守孝的规矩,只要过了五七,做儿女的便可照常工作生活。因此皇帝特意下了旨,说待刘恒远五七之后,再行处理六王爷谋反一事。
刘璟接到圣旨后,才算是松了一口气。然后他蒙头大睡了一天一夜,倒是把柳岸吓得够呛,生怕他一病不起。
“怎么才回来几天的功夫,脸都瘦了一圈?”刘璟起来后捏了捏柳岸的脸问道。
柳岸见他并无异样,这才稍稍放了心,道:“你吃不好睡不好的,我自然就瘦了。”
刘璟闻言心里一酸,知道柳岸必定是担心自己,所以开口道:“别怕,我好歹现在也是刘家的顶梁柱,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征北军之前的主帅一直是我爹,我只是暂时掌兵符。皇帝之前一直没有正式任命我,我想这也是我爹不肯提前说出病情的原因。”刘璟道。
如今刘璟在北防收复了西辽这个小附属国,又将木里的雇佣兵一网打尽,还不费一兵一卒的解决了六王爷谋反一事。
在这个当口,征北军主帅一职究竟如何安排,变成了大余朝最迫在眉睫的事。
柳岸闻言没敢开口,不知怎么的便有些想哭。刘恒远去世,征北军和刘家的担子便落在了刘璟肩上,刘璟除了扛起来,别无选择。
他甚至连崩溃大哭的想法都不敢有,只能直挺挺的站着,就像刘恒远曾经担着这一切时那样。
作者有话要说:哎呀,这章写的有些难过……
第80章
京城的春天来得很快, 众人只不觉间, 风便越来越暖, 院里的草木早已不知何时便开始抽枝发芽,甚至已经开出了零星的花。
柳岸每到春天,便会格外思乡。他这个名字是七岁后举家搬迁至漓州时杨敏行改的。漓州的春天虽不及京城温暖, 但依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那年杨敏行带着七岁的儿子路过漓州城内的江边, 只见当时江畔的柳枝刚抽了新芽,嫩绿的枝条看上去十分讨喜, 于是便为儿子取了“柳岸”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