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裴今新很快便回答道,“我吃了都没有肚子疼,现在只是饿了。”
回答得还挺言辞凿凿。
郁知夜信他真觉得那酥饼没坏,但不信那饼真没坏。
虽仍处于春寒料峭之际,但热泉附近温度稍暖,那饼放了一天一夜,肯定是要变质了的,况且还有虫蚁爬过。
“总之定是不能再吃的了。”郁知夜挑着眉笑了一声,见裴今新有点儿生气又无可奈何的神情,笑声里一点的冷然都化成了带着点孩子气的得意。
近源溪村有一片竹林。
竹木高大,林叶茂密,将整个村子都隐藏了起来。
而源溪村以源溪得名,源溪从高山流下,穿过整个村子的中轴线,从远处看,整个村子的建筑都以源溪作对称。
裴今新指着路,快到村口却犯了难:“我们要去哪儿吃东西?”
郁知夜仍是说:“随你。”
裴今新想了半天,最后问:“能去买酥饼吗?”
“哪里有?”郁知夜问。
“……我也不知道,”裴今新不是得寸进尺的人,连提要求都有点儿怕被拒绝,“能去找找吗?”
找是能找,可找着了也不能当午饭吃啊。
更何况郁知夜根本就不是会为了找一块酥饼会满城跑的人。
郁知夜提声问青衣赤岭知不知道附近的好饭馆。
“村北芮阳楼听说出品不错。”青衣迅速回答。
“带路。”郁知夜说。
青衣便策马到了前头。
“那里会有酥饼吗?”裴今新转过头问他,眼睛只能看到对方脖子,说话都是贴着对方领口说的。
“你住源溪的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郁知夜没去过源溪,更不知道源溪的芮阳楼里面卖的是什么东西。
“我住那儿又不代表村里的店我都能知道。”裴今新觉得郁知夜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就有点儿气人,对他的感觉在善良和烦人之间徘徊着。
“那那店估计没有酥饼卖。”郁知夜故意说。
裴今新哼一声,转回头去看着飞速而过的街景:“你根本就不知道有没有。”
青衣带他们从村庄外沿走,很快便到了饭店。
那是在村子外沿的一座别庄,牌匾上书“芮阳楼”三字,灰墙素瓦,红门敞着,看上去平平无奇。
不是今天进来,裴今新都不知道这原来是家饭店。
他们骑着马进去,进了门才有人上前招呼。
几个小厮把马牵到牵到后院,另外两位女郎提着竹篮引路。
前院一条长长的青砖石道,过一道小木桥,桥边小池塘瀑布潺潺,大红、白金的胖锦鲤跟着黑色的鲫鱼一同游着。
院外的竹林高,遮得里面阳光三三两两,斑驳错落。
里面种了梅树、杏树,亦有栽竹作栏,风吹影动,珊珊可爱。
进去后,光线略有减弱。
数个大窗框落大片阳光,温度融在室内。
带了点岁月痕迹的灰墙旧而不脏,挂着各色腊肉、干苞米、辣椒串。
木地板,矮竹椅,石砖砌成的火塘堆着厚灰,像寻常人家有的模样,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旁边有丝竹、茶艺助兴,饭菜香盖过茶香,又时时飘来楼外鲜花绿植的幽淡香气。
女郎温声问了他们意思,将他们引至饭桌,添好柴火。
周全的服务,煞费苦心的布置,裴今新还没知道价格都大概能猜到这家店收费不菲。
还真是蹭了顿好的呢,裴今新坐到小竹椅上之后都有些不自在了。
作者有话要说:
每天晚上都很希望自己会肚子饿,那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吃各种零食,配着牛奶吃全麦饼干或者麦片……
但每天晚餐都吃的挺饱的来着
(还一件事就是,不凑3999了哈,凑不动了……
第3章
室内拥着火塘而坐,身上不一会儿就热了起来。
裴今新的脸被火光烘得暖热,吹散了别的心思。
他把双手揣在袖里,撑着大腿抱在身前,微仰着头看着慢慢燃起来的木炭。
旁边女郎给他们介绍着楼里的美食,小裴今新一句都好像没有听进去。
“把这里的招牌都上一份。”郁知夜听了一半便打断说。
“好的,”女郎秉着温柔笑容道,兴许是顾虑四人中有两位小孩的缘故,又问,“楼里铜锅有大小之分,食材分量不同,请问各位公子是要……”
裴今新转过头看着郁知夜,唇角抿直,眼神却映有星火。
“……大锅。”郁知夜说。
青衣和赤岭搓搓手,在火炉上烘烤着。
女郎退下。
不一会儿,几个小厮提着竹匜、木盘过来,伺候客人洗手后递上巾帕。
接着便呈上来各色小食,脆麻花、酸腌菜、舂鸡脚、西米糍、花生米……光是小菜都摆了七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