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我正说她呢。一个妇道人家,整天往外跑,大少爷也不管管她……咳,估计是想管也管不了,她长了手长了脚,大少爷可有手没脚……”
郁齐山已经朝院里大步去了,没再听他的呱噪。
老头儿悻悻地闭了嘴。
秋高气爽,真是登高望远的季节。
数日前郁齐山离府,出去玩儿了一圈儿。
生意越来越难做。
郁家的生意主要是丝绸和茶叶两样。
他们家的丝绸生意,一般这个时候就该备明年开春的货了。春天到了,姑娘婆子们要做春服,绸缎的销量十分好,春天是旺季。
但是,郁家的绸缎庄接到的订单少了一大半。
能穿上绸子的,非富即贵。
订单少了,自然是那些富贵人家见风使舵,不再照顾郁家的生意了。
郁齐山心情不好,干脆跑出去登高散心,最近都不怎么待在府中,对家里的事情不甚了解。
日前又得了薛长亭的信,他建议关掉几个亏损严重的绸缎庄,减少损失。
郁齐山看信后,没了游玩的心思,提前回来,预备同父亲商量一下。
芦花走到兰苑门口,正好碰到清箫同个小姑娘说说笑笑地自院子里出来。
“我家少奶奶她人特别好,她一定会把你留下来的,你放心吧。”
那小姑娘听了,冲清箫开心地笑了笑。
清箫神色忸怩,害羞呢。
芦花看在眼里。
哟,这是借她的名义给人献殷勤啊?
一抬头,“哎呀,少奶奶回来了!”
赶紧轻轻撞了下旁边姑娘的胳膊,“你快喊大少奶奶!”
那脸生的丫头怯怯抬头快速觑了她一眼,慌得走上前来,扯扯衣摆,叉手在前,额头低下去,膝盖一弯,给她行了个不标准的敛衽礼,小声道:“香秀见过大少奶奶。”
“你是?”芦花奇怪。
清箫抢着说:“大少奶奶,她就是香秀,我昨儿给您提过的。”
“哦。”
是提过。
之前芦花让清箫出去探探口风,看村里的人有愿意送孩子跟着齐书读书不。
这是芦花交给他的第一件大事,清箫打定主意一定要给办得妥妥帖帖的。
他是个聪明的仔,很有规划,第一步先打听清楚全村谁家是有学龄期孩子的,一一记下来,然后就开始逐一上门,精准劝学。
厨房有个烧火婆子,正是牛家村人。亏得清箫平时积攒的人缘,他向婆子一打听,人家啥都给他说了。
芦花不过叫他先低调地打听一下,他直接掌握了全村孩子的名单,就是这么能干。然后,他还要劝学哦,偷摸准备了好些漂亮话,要提前给他家大少爷大少奶奶招揽生意。
结果,清箫精准劝学的时候,找上门的第一户人家,就是香秀家。
香秀爹娘生了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加上老娘,全家九口人,就宝贝那个小儿子。虽然穷得叮当响,那孩子什么都没缺过。
清箫就是盯准了这一点,暗想对方肯定愿意把孩子培养成才。
谁想上门了,另有斩获。
香秀上头四个姐姐有三个都已经嫁人了,另一个已经定了亲,帮着家里干农活,离不了。唯一能出来做事的就是香秀。
香秀爹娘一开始本来说的是卖姑娘来冲抵小儿子的学费,因为怕只说做服侍主家的长工,郁家不收,干脆直接就卖。
大户人家喜欢买小丫头入府,易□□,忠于主人,生死都是主家做主,还可能有机会入了男主人的青眼,成为妾室通房什么的。
当时芦花一听,立刻否了。
她不干人口买卖这种事情,而且也没买丫头的本钱。
没想到对方不死心,清箫也失望,他是不懂,因为他自己就是被家里人卖到郁家的,在他看来,大户人家买丫头小厮,平常得很。还是他聪明地琢磨出了芦花的心思,给出了主意,于是香秀爹又托他来给芦花说,看能不能让香秀做个丫头服侍少爷和奶奶,不要工钱,芦花才勉强说了要想想。
结果清箫以为这要想想的意思就是答应了,赶紧将人领进了府。
芦花有些哭笑不得。
免费的劳动力当然想要啊,可是,这学堂如今还能不能办起来都成问题啦。
芦花苦笑。
但想到清箫逐渐长成个男子汉了,兰苑只他服侍总是不成的,还是要添个丫头才方便。
看清箫的神色,对这个叫香秀的女孩子很有好感,不然不会鼓起勇气再三引荐给她,甚至先斩后奏将人带进府来。
莫不如君子成人之美,即便学堂办不成,就给点工钱聘她做个丫头也行。
芦花当场答应留用香秀,那对小年轻高兴极了,清箫转身拖着香秀就把她又拉进兰苑,说要带她赶紧去拜见主子大少爷,还要带她熟悉下兰苑各处,介绍下有些什么工作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