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表兄弟仨留的卤味最终成为了餐桌上的一道菜,另外又煮了一锅炖肉跟一锅玉米骨头肉汤,吃得表弟们满嘴油光,都很期待明儿上工。
柳迟柳河都请缨出摊,陈念莞让柳氏自己选人。
于是柳氏选了柳迟明日跟她到码头,新来的柳山跟着去熟悉流程,迟些时候再安排培训,柳河跟柳风负责明日做河粉以及准备配料跟柴火,至于柳水这个萝卜头就算了,帮忙看着柳叶跟萱萱。
陈念莞看人手多了,别提多期待自己的第二辆出摊车。
厨房里的小地窖已经被柳大舅送过来的口粮塞满了,另外多出来的一些菜干只能搬进刚清空出来的西厢房里。
柳氏在搬好存粮后,听陈念莞说着自己在食肆出摊的计划,脸色却凝重起来。
“阿娘?是我想得有欠妥的地方吗?”
柳氏摇摇头,叹了口气,“莞莞,我也知道,你舅舅舅母他们,送你表弟们过来,以为是找到了一条出路,你是有能耐的,可要带着他们好好干。”
陈念莞自然是知道的。
寻常十几岁的少年,在她生活的现代,正是无忧无虑求学的时候,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表哥表弟们,农忙时下地,农闲时到城里做活,小小年纪就已经不得不为生计忙碌了。
因为前头有十岁的乞儿小佑给王德做泥瓦匠打下手的事,所以见着出来寻活计的柳迟他们,她很自然地接受了。
再说,现在是农闲,各个村的壮劳力都去外边打工了,柳迟柳河便是没来帮她们做活计,那也就去别家寻差事,那么多竞争者,指不定找着的就是要求多,钱银少的粗活重活,还真不如直接帮她们摆摊。
次日陈念莞终于享受到了甩手大掌柜的幸福。
按照陈念莞的轮值时间表,负责准备河粉跟出摊工作的人必需寅时起早,约莫一个半时辰左右,处理好一切就能睡回笼觉,而负责出摊的人则可以在卯时初左右起早,洗漱后驱赶驴车到码头摆摊。
若是到晌午摆摊的人还没卖完,那么原来留守的人再去接摊,让原来摆摊的人可以歇息。
今日摆摊的是柳氏跟柳迟还有柳山,柳河不放心,跟陈念莞报备过不要多的工钱想跟着出摊去码头看着,陈念莞自然答应了。
好奇要去码头看热闹的柳水也跟着一起出了门。
吩咐柳风另外驾柳家的驴子去送二十斤河粉到福星楼后,陈念莞美美地睡到自然醒,起床抓起模糊的铜镜看看自己水光红润的小脸蛋,满意地笑着出门,去西厢找张二郎。
她还是得找张二郎帮柳山拟一份用工合同。
表弟归表弟,但用工得规范,一纸契约书是不能少的。
张二郎看眼前的娘子,巴掌大的粉脸白里透红,眉如远黛,杏眼樱唇,目光湛湛,笑意融融正瞧着自己,似有说不尽的活力跟灵气。
张二郎心头跳了跳,依言拟定着一份两个月为期的契书,问:“如今陈姑娘的雇用的伙计越来越多,是不是亦安排上第二个摊位了?”
第29章
陈念莞托着下巴看着张二郎,笑着点点头。
自家这个伙计还真是赏心悦目!
又看看乖乖在一旁一起坐在杌子上像模像样看着一旁案桌上的几个大字的萱萱跟柳叶,“你在教她们认字?”
“自然。”
如今不用到码头看驴车,直接呆在院子里头就能照看萱萱,教她认几个字也就是顺便的事。到底,吃穿住用行都用主家的,每个月还能领一百文的月俸,他也不能不干活不是?
看不出来,这张二郎还挺尽责的。
陈念莞拿着张二郎拟好的契书离开西厢,见着庭院里的柳风正乖乖地捡炭劈柴。
每日出摊的炉子烧的柴薪,都是特别处理过的,不能跟在自家屋子里一样一把抓。
炭要选好,柴火要砍成小截,还要备一些松香枝。
柳风见着陈念莞了,赶紧将送福星楼那二十斤河粉赚来的三百文钱掏出来给她,又道:“表姐,那张掌柜说,明儿开始他们要五十斤。”
“晓得了!”那就是福星楼的河粉生意开始卖得开了。
“还有,我回来的时候,有另一个酒楼的杨掌柜也问咱家的河粉怎么卖?想跟咱家进货来着!”柳风笑嘻嘻地道。
杨掌柜?莫不是月满楼的杨掌柜。
陈念莞正这般想,柳风那头已经说开了:“那杨掌柜说是月满楼的,跟咱家表姐还做过生意,说要咱不相信,明儿送河粉的时候,让表姐你一起送过去。”
“那他有说每日要多少斤吗?”
“我跟他说,人家福星楼一买就是五十斤,他就说也要五十斤。”柳风嘿嘿直笑,竖了竖眉毛求夸赞:“表姐我是不是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