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今天,东北那块竟然给了回信!
胡誉顾不得同事异样的眼神,立刻跑回办公室,桌上果然有一封厚厚的信件。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双手颤抖到几次就要撕破信封,可他还是镇定了下来。
“要冷静!不论结果如何!”胡誉这样告诉自己。
可当他亲眼看见那熟悉的字迹,眼泪终究是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找到了!
真的找到了!
他赶紧把剩下的一叠照片翻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中年男子,正手足无措地配合着相机拍照。
胡誉笑了,是他,真的是他!
笑着笑着胡誉又哭了。
他的少爷怎么变成了这样……
这样一个天之骄子,为了顶替自己,把自己变成了这幅样子。
胡誉痛苦地跪坐在地上,捂着胸口泣不成声。
但好在人终究是活着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只要活着就有重逢希望!
林逸秋寄完信以后,来东北的目标就实现了一半,不,应该算是超额完成才对。
现在他只需要继续帮助刘家村人民脱贫就行了。
六月底,刘大斌以生产队队长的名义,抵押了食品厂贷款到了一千块钱,购买到了一辆二手拖拉机。
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联手把拖拉机重新清洗,一台七成新的拖拉机再度出现在众人面前。
十二分队终于有自己的拖拉机了!
从今以后,他们再也不需要低三下四去问别的生产队借了。
运输货物也可以靠这台拖拉机。
更重要的是,林队长答应过大家,村里任何村民都可以借用拖拉机回娘家探亲或者进城办事,只需要补足燃油费和一点损耗费。
实在是太方便了!
热情的村民们围着拖拉机又唱又跳,恨不得围着开一个庆祝会。
还是林逸秋派人来把村民们驱散开,不然那么多人堵着路,要是发生踩踏事故就不好了。
拖拉机是到手了,但是会开拖拉机的人还没有。
林逸秋考虑了一下,最终决定派一名知青,两名刘家村村民,两名王家屯村民共计五人,一起前往第五分队学习开拖拉机。
消息一传开,全村所有男女老少都来报名了,挤得办公室水泄不通。
最终还是在林逸秋的调节下,把学习年龄定在了20岁到35岁之间,男女不限。
就这,也只是筛掉了一小部分人选。
最后还是刘季年告诉了他原因。
“开车是个技术活,开拖拉机也一样,大家本来都是农民,除了金厂长家里有点小钱,早年间托了关系去学了个车,其他人除了地里刨食都是啥也不会,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不得挤破了头都要进去嘛。”
既然年龄上删减不掉,那就只能从别的方向筛选人数了,首先文盲肯定不行,以后队里有任务下来,听不懂怎么行。
“那就再加一个条件,小学以上学历,你看怎么样?”
刘季年赞许地点了点头。
林逸秋心中感慨:这十年的动荡,不知道堵塞了多少人求知学习之路。
“对了,咱们这个初中办的怎么样了?”宣布初中复课已经有半个月了,林逸秋每天忙得脚都打转,根本没时间去学校。
提到这个刘季年也挺灰心的,他难得露出了沮丧的神色:“勉勉强强吧,有人帮忙看孩子的托管班倒是很快人满为患,就是初中那块……我拜托了秀花姐上门说服家长,好说歹说有一部分家长同意把孩子们送去学习。”作为刘家村的一份子,刘季年其实有点理解那些家长的心情。
“才一部分?”
林逸秋原以为会有很多家长愿意孩子去学习才对。
他皱了皱眉问:“怎么劝的?”
“他们刚读完六年级,这个年纪能干啥?地里的活儿都干不明白呢,女孩子也不过是十三四岁,总不好这么小就嫁人吧,就算是去城里打工,也得达到一定年纪,如果读了初中肯定不一样啊。”
“受现在大时代的思想禁锢是一方面,钱是另一方面,孩子再小也能干点活儿了,留在家里总还是个劳动力,一天赚上两三个工分总还是有的。”
目前刘家村还是知青们最富裕,村民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呢。
林逸秋:“还不够!我要的是大部分学生都去上学,咱们还得再想个办法……”
这时,刘季年问出了困扰在心中已久的问题:“咱们办的这个初中,应该不算正规吧,到时候工厂招人不承认怎么办?”
他们劝学都是打着城里工厂招工的好处,但谁都知道工厂招人,初中学历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需要人脉。
他们这样的山沟沟里,能有一个刘叔年已经很好了,还能出几个铁饭碗啊?所以村民们并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