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拍了拍大腿,满面同意:“有人问起,就说边角空地舍不得,种了一些地瓜土豆。”
这是在村中也不少见,土豆地瓜不值钱,各家在土地边边角角位置都会种上一些,留着秋天食用。
不一会儿唐家众人回来,二十亩田地被蝗虫霍霍的,就剩两捆秸秆,大半篮子稻谷。
李氏眼睛通红的接过那半篮子稻谷,声音哽咽。
“造孽啊,多好好的粮食,都被这该死的虫子吃了。”
无论在什么时候,粮食都是农民的命。
唐晓福不知如何安慰,只能默默站在他身边。
他空间积攒了不少的粮食,但却不知如何拿出来。
还不知这批蝗虫影响范围多广,如果整个州府都遭了,今年秋天只怕就难过了,他必须想个办法把这些粮食拿出来。
如果整个村子都饿的面黄肌瘦,只有他们家人身强体壮,面色红润,那可就有大难了。
众人收拾了一下七零八落的院子,李氏捡地上,散落的菜叶子。
身形有些佝偻,看得唐晓福心中发酸。
后面小菜园里,除了唐晓福在墙根附近种的点地瓜土豆,其他作物都被祸害的七七八八。
唐晓福抽空烧了壶茶水放了灵泉水让众人喝一下。
小奶娃大概是吓到了,哭了好一阵,唐晓福热了些羊奶,点了两滴灵泉水喝下之后,被王仪抱在怀里就呼呼大睡。
这么大的孩子就怕受惊吓,唐老大不放心,孩子特特赶了牛车去县城,买了安神的汤药。
唐晓福又偷偷的放了点灵泉,奶娃娃这才安静的睡熟了整夜。
入夜村子整个都寂静下来,唐家人这才带着工具,悄悄的来到地南边。
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手,手脚麻利的挖土豆和地瓜放在挑篮当中。
在轮流扛回到唐家小院,直接放入地窖当中。
忙乎了小半夜,终于将地收完。
唐老汉特意留了一些放在外面,等明天白天之时,再堂而皇之的收回来,以免惹人怀疑。
要不怎么说到底是人老成精呢。
唐老汉这辈子经历的事儿多了,自然有几分生活的智慧。
这几天又是惊又是吓,干了半宿的活,这会儿躺在床榻之上,唐晓福只觉得腰酸背痛。
这边赵向北带着微凉的水汽躺在身边,这会儿他也顾不得什么害羞,有些怔怔出神地问。
“向北,你说今年遭了这么大灾,秋天大家没了粮食,可怎么办?”
赵向北握住唐晓福的手办,想说道:“太难的时候,衙门也许会开仓放粮。只是秋天还能撑过去,冬天只怕现成的粮铺粮价都要涨了。”
唐晓福猛地攥紧赵向北的手指,想起上辈子那些发灾难钱的人,声音不由有些紧绷。
“他们会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赵向北诧异的挑挑眉毛,自家这个小夫郎,反应倒快。
“到时官府衙门不会做事不理。如果有大山谷配合衙门降低粮价还好,否则不然冬天更是难过呀。”
听着赵向北的话,唐晓福怔怔的出神,心里隐约的有个想法,却一直抓不住头绪,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慢慢沉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唐家的伙食迅速的就降低了几个档次,
原来早上还有米粥鸡蛋饼,如今只剩下一大盆粗粮野菜粥,再配上两碟酱黄瓜,甚是寡淡。
王仪看了看面前清汤寡水的粥,有些不满的撇撇嘴。
“这杂粮野菜配咸菜,怎么入口?”
第58章 打秋风
这会儿家艰难,李氏紧把手中的钱粮,也不再惯着王仪。
“如今遭了灾,家里边的粮食自然要仔细着吃,不然到冬天的时候,难道一家人扎脖喝西北风吗?”
王仪眼圈红了红,委屈巴巴的看一下自家爷们,却不敢多说什么。
心里想着,到底第一胎不是和儿子,被婆家嫌弃,腰杆子不直。
日后一定要生儿子,
吃过了早饭,唐老爷子就带着唐老二他们去地里,收剩下的那些土豆和地瓜。
村里人也有不少人正在收地瓜。
只不过每家每户只有一点点,碰上那些个躲懒的人家,那就是颗粒无收了。
史家就是这样的,仗着自家两个哥儿都嫁到县城员外家里面的。
史么么可是扬眉吐气了,整天穿金代银,在村里边炫耀。
家中小儿子又是个惫懒的性子,糊弄的种完的地,就没有再补种点地瓜土豆、
如今蝗虫一来顿时傻眼了。
看看隔壁唐家收的那几大篮子地瓜,史么么就眼珠转了转。
两家不仅居住的地方是邻居,土地也是挨着,
史么么故意凑到唐家地边缘的位置,趁机去挖那里的地瓜。
李氏将家中的粮食看得极重,哪里容许他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