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请的么么也会认真教导几个小哥,如今几个小哥儿已经颇为懂事,一个个乖巧听话。
这又是做衣裳,又是首饰,还有请教养么么,花的银钱自然不少。
王仪看在眼里,难免有些动心思,。
总是若有似无的在唐晓福面前夸自家东升聪明孝顺,日后好好培养,定回孝顺姑么么云云。
唐晓福都是满脸笑意的打个哈哈喜欢的话就多听两句,不喜欢的话,就以自己疲惫为由将人推出门
在进了金秋八月时节,唐老三在府城那边也顺利传来消息,准备参加来年的春闱下场仪试。
这可是件大事,如果得中就可以进入殿试,最起码也能落一个同进士,就可以做官了。
如果侥幸进士及第,那日后就是真的改头换面,有了官身。
第216章 赶考
这次唐老三赶考试要进京的,唐家没有人去过京城,路途遥远自然是要早做打算的。
唐晓福这会儿肚子滚圆,已经是七八个月的样子。
赵向北紧张的不得了,自然是不是不能够出门的。
这下就有些为难了,之前两次都是唐晓福和赵向北去的。
俩人在外边有见识,赵向北有身手。
路上自然是不必担忧的,可是如今唐晓福身怀六甲,行动不便,这次只能让别人去了。
一家人里边也就唐老大和唐老二合适。
唐老大是个圆滑机敏的性子,唐老二忠厚老实,细心周到。
一家人商量商量,最后由唐老大先去府城跟唐老三会合,再一起前往京城赶考。
这还有小半个月要出门,李氏就早早的准备了起来。
给两个儿子准备路上的吃食和要用到的衣裳。
京都那边偏北一些,会有些冷,李氏特意带了些厚重的衣裳,和毛皮的大厂,就怕俩人路上着凉。
这京城每年春闱的时候,都是人声鼎沸。
来自五湖四海的。书生们齐聚一堂,高堂阔论。
这人最鼎鼎盛的地方,自然就是客栈了。
但是住在客栈,虽说能跟同行的书生交流文章探讨心得,
人太多也会生些麻烦,如果遇到一一二心思走歪的宵小之徒,就后果难料了。
而且京城里,本就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想必这种文人盛世,客栈的租金也要炒到了天价。
唐晓福想着索性要提前去京城,不如就让唐老大和唐老三早一些过去。
直接在京城贡院附近,看能不能住下个院子,实在不行租赁个房间也好。
唐老三自己住能够清静一些,而且自己在外租赁房屋,可以像唐晓福他们一样雇一个附近的么么做饭,打扫卫生,这样吃到肚子里面的食物,就不会被别人有可乘之机。
唐晓福说了自己的想法,李氏瞬间眼睛了一亮,连忙就快步的跑回屋,跟唐老爷子商量了起来。
唐晓福也特意从空间之中买,了一些随身可能需要的药品。
他又特意准备了个密封的酒葫芦,从空间之中倒了一点灵泉水在里面。
临行之前交给唐老大,让他找个机会交给唐老三,说是提神醒脑的东西。
这趟出远门儿要说谁最不开心,就是王仪了。
唐老大一出门,那偌大的铺子只能靠他一人经营,家中还有四个幼子,可是够他忙活的了。
好在家中李氏和唐老爷子,都能够搭把手。
而且科举这可是大事,王仪根本不敢多说些什么,只是一遍遍的叮嘱自家爷们儿小心身体。
准备了十来日,唐老大终于架着马车大包小裹的出门了。
走的当天李氏就担心的不得了,一遍遍的在家中祈祷。
第二日,更是拉着唐老爷子一起到附近的道观寺庙,上山祭拜,祈求此行平安顺利。
对此唐晓福倒是不太担心,他对唐老三有些了解。
这个三哥在读书一道颇有天赋,就算是这次没中,下次也一定能中,不过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家里面三个铺子需要打理,平时赵向北就会往返于村子和县城中间,回到村子里边还会看管那些果树,经营两个鱼池,也很忙碌。
好在唐老二也需要回去,管理山坡当中的那些家畜,所以两人轮换着去倒还是省事一些。
这一年,注定是惊心动魄的一年老皇帝病逝新皇帝位,竟是老皇帝,平日里那个极不受瞩目的四皇子。
新皇上位之时,以雷霆手段肃清了朝廷内外改革政令,治理贪腐。
童年。
朝廷更是发下告令为之前的异姓王陈情诉冤。
彻查之后,那个异性王也是个可怜的人员,是被那些嫉妒他攻高的人,现害累了名声害了家人,如今新皇对异姓王十分的敬佩,替他臣冤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