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两人有军功,分配的时候有优势,进的单位比较好。
喻树勇回来后,明庭和他深谈了一次。
这对兄妹,机灵劲儿都长在妹妹身上。
喻树勇更沉稳老实,一板一眼,优点是踏实肯干,缺点是不知变通,人不够灵活。
现在肉联厂是好单位,可是等市场开放,生产力跟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肉联厂的铁饭碗也坚持不了几年。
“之前你参军,是因为特殊时期,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如今恢复高考,你想考大学吗?”
明庭问道。
“我记得你以前非常喜欢看历史书,现在呢?”
“爸,我已经25岁了。”
喻树勇笑着摇了摇头。
“肉联厂挺好的!再说,妹妹考大学,我要是也考,家庭开支多大?您辛苦了这么久,也该歇歇……”
“放屁!我很老吗?供不起你们吗?”
明庭一拍桌子,打断了喻树勇的话。
“哪儿来那么多叽叽歪歪的说辞,就说你想不想考!有没有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你小时候怎么吹牛的?说要当个历史学家,你不记得了?!”
“考上大学国家有补助,我也涨了工资。这几年你的津贴用光了?这么点儿小问题克服不了?不要找客观原因!”
明庭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让喻树勇燃起斗志。
于是,兄妹俩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的备战复习生活。
喻家两个孩子都是铁饭碗,让大家羡慕不已,不少人来给他们提亲,被明庭挡了。
他也没谦虚,大大方方地告诉他们,两个孩子都是自己有主意的人,想考大学。
这话传到杨卫红耳朵里,她愣住了。
前世喻树勇因为家里出事,匆匆退伍,回来等分配。
他用津贴建了三间瓦房,娶了杨卫红,后来分配到另一个偏远的县城,进派出所当片警。
七十年代的派出所并不像后面那么吃香,片警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没什么人愿意干。
加上工作的地方离龙溪村很远,交通不方便,又没有什么假期,杨卫红不愿意刚结婚分居两地。
她在怀孕后软磨硬泡地让喻树勇回了家,后来他们一直生活在龙溪村。
这回他被分配到县肉联厂,村里人纷纷羡慕,说这是好工作。
可杨卫红知道,再过几年,铁饭碗不如万元户,肉联厂的工作现在看着好,以后未必。
不过,得知喻树勇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大学,杨卫红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考大学那么容易吗?她和喻树勇当了一辈子夫妻,还不知道他?
这人死板僵硬,不懂拍马溜须,说好听是坚持原则,说难听叫冥顽不化!
他这种脑子能考上大学?
要是换成宁雨霆,他肯定能考上大学!可惜,命运捉弄人。
杨卫红叹了口气。
生了儿子后,公公带孩子,给她省了不少事。
宁爸给孙子起名宁一清,小名清清。
他空闲时间教孙子背唐诗,别看宁一清才两岁多,已经能背十几首唐诗了。
宁雨霆在县里的监狱服役,杨卫红每两个月会带着孩子去看他。
一开始宁雨霆不愿见她,见面后也会对杨卫红破口大骂,自从有了儿子,他变了很多。
杨卫红觉得,自己做的最正确的事情是生了儿子。
现在她只用等着宁家平反,宁雨霆出狱,一家团圆。
不过,杨卫红还没等到宁家平反,喻树勇和喻叶英考上大学的消息先传来。
哥哥进了京大历史系,妹妹去了中央音乐学院。
明庭摆酒请客,好好闹了一场。
杨卫红抱着孩子到卫生所吃酒,看到了喻树勇。
考上大学的他神采奕奕,小伙子精神极了。喻叶英也长成了大姑娘,笑容自信甜美。
喻家兄妹原来长得这么好看?
杨卫红早忘了新婚时丈夫的模样,只记得喻树勇最后躺在病床上,眼下青黑,双目无神,还在惦记着杳无音信的妹妹。
原来他也曾经是个精神小伙!
喻树勇根本不记得杨卫红,他被人拉着喝酒,因为高兴,脸颊和耳朵都红红的。
喻叶英认出了差点儿成为她嫂子的人。
仅仅4年时间,她怎么老成这样?
明庭不是那些只会家长里短的长舌妇,所以不管是喻雪梅还是杨卫红、宁雨霆,他们的事儿他没跟儿女说。
和自家无关,何必浪费笔墨。
喻叶英只是听村里人提过一句,现在猛地看见杨卫红模样大变,她忍不住想起村头大娘说的,这是个脑子进水的姑娘。
孩子们去京城念书,明庭特地请了假去送他们。
等喻树勇到了京大,看到了名校的底蕴后,非常感谢爸爸骂醒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