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老夫看……还是不要再让人留在船上为好。现在只是昏迷,再之后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但是说实话,他当大夫当了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晕船晕的这么厉害的。
这才上船两日吧?
船长这时过来道,“公子,这事儿算我们的错,那丫头看这位小姐昏了过去,怕被牵连这才躲出去了。
刚才还是伙计清理杂物时才发现的她,怕得眼睛都哭肿了,您看……”
小惩一下就算了吧。
反正这姑娘也没出什么大事。
那丫头毕竟还小,还是他眼皮子底下看着长大的,这次也是她难得犯错。
以前可都乖的很。
黎彬看他一眼,“船长不会是就想这样息事宁人吧。”
船长顿时背后一凉,脸上堆起笑,“哪儿的话,这丫头确实不懂事,公子若是想罚,那也是她活该。只是……”
黎彬移开目光,冷冷道,“那便没有只是。”
犯了错还有理了?
船长的表情一僵,咬牙继续解释,“可这位小姐出事也不因为那丫头呀,只不过怕了而躲出去。”
苏叶默默看了眼看起来就可怜兮兮的章锦瑶。
可要不是那丫鬟不声不响地跑出去,她应该也不至于这么幅样子。
怕难道就是理由吗?
黎彬只道,“就近靠岸吧。”
至于那丫鬟……待章锦瑶醒了让她自己处置。
左右这一船的人卖身契也都在他们手上。
船长愣了愣,“好。”
可这船,才开了小两天啊?
作者有话要说:评论区一片孤寂……基友都看不过去来支援嘞_(:_」∠)_作者好凉凉啊
嗯,解释一下晕船到休克的那部分内容作者百度查的,小可爱们不要考究哦
☆、第 56 章
船寻着最近的码头靠岸时章锦瑶已经醒过来了,却依旧嘴唇惨白没什么气色。
由侍女扶着才下了床。
众人聚集在甲板上说事。
那个原本看守她却跑走了的丫鬟被带到章锦瑶面前。
那丫鬟默不作声地低着头,脸色也没比章锦瑶好到哪去。
只是仔细看还能发现那微微发颤的身子,显然是怕极了。
船长在边上看着,忍不住缓缓叹了一口气。
船上的其他伙计们看着也有些不忍。
这丫头跟着他们出河这么久,虽然平时莽撞了些,却还是头一次犯这种错误。
苏叶看着她的反应,感觉有些奇怪。
居然怕成这样?
还怕到逃跑?完全不能理解啊。
反正船也在江上,就是躲也躲不了多久啊。
章锦瑶将目光轻轻移向黎彬,“这是……?”
黎彬神色淡淡,“她没顾好你,自然是由你处置。”
不过若是依他看,自然是打杀了的好。
这种眼里没主子的下人活着有什么价值?
留着也是害人。
然而章锦瑶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反而一愣。
殿下这三年来处事不都是愈来愈雷厉风行的——下人犯了错哪个不是被打杀就是被发配。
怎么今个还要她来了?
难道是要试探她有没有怜悯之心?
还是试探她够不够杀伐果断?
章锦瑶想了想,觉得不论是赌哪边似乎都有一定的风险。
且她又不能真的把人给打杀了。
于是虚弱地笑了笑,“左右我也没什么大事,小惩一番也就罢了。”
结果预料之中,于是黎彬也不再多言,在船长庆幸又微妙的眼神下带着人下了船。
若不是碍于情势,他也不会在民间找这些人。
随意惯了,做事不靠谱。
章锦瑶还没恢复过来,因此他们先去镇上找了间客栈入住。
三间上房,五间下房。
章锦瑶进了屋休息。
从下船时便扶着她的侍女也跟了进去。
“她那边解决了吗?”章锦瑶面色毫无波澜。
侍女低声应了,“已经封了口。”
章锦瑶看她,“你知道你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奴婢知晓的。”
章锦瑶点头,“不要逼我也封你的口。”
拔个舌剁个手么。
她也不是不讲理的人。
小命还是给她们留一条的。
毕竟她在外可都是一向温婉大方的啊。
怎么能因为这么点小事要了人命呢。
另一边。
时辰尚早,黎彬带着苏叶去了当地的茶楼,打算先打听点情况。
“二位客官,需要点什么?”小二上来擦了擦桌子,礼貌询问。
“一壶清茶。”
“好嘞~”小二也没觉着只点一壶茶有什么不对,应了一声又匆匆走开招呼下一桌客人。
此时的客人并不算多。
楼下的台子上说书人已开场,讲的是镇子外不远处的山贼。
这镇子虽带了个码头,却只是个小码头,并不算太繁荣。
镇子顶多也只能算得上自给自足,偶尔有大货船停靠时镇上的百姓们也能借此发一笔小财。
但大多时候却还是安安分分过着小日子的。
然而不知何时起,镇外的荒山上来了一群同样不知哪里来的人。
个个长相凶恶身材魁梧,守在要道上以打劫出入小镇的百姓为生。
但凡有点规模的商队,几乎都被他们关照过。
且要是遇上有哪个长得好看的姑娘,也会一并给虏回去当“压寨夫人”。
且姑娘们上了山便再也没下来过。
要说他们唯一的优点,那大概就是不到最后,就是动刀也不会伤人性命了。
而这说书人讲的,就是这山贼本是如何如何横行霸道,欺压地百姓有苦说不出,而如今在官府的出兵调节下又是如何地收敛。
接下去便是讲着官府多么地英明能干有贡献。
只是明显地,那说书人自己都不是说很有劲。
苏叶本来还挺感兴趣呢,一听官府出来居然不是打山贼,而是调节后顿时一阵无语,“所以那群山贼现在是还在镇子外边是么。”
而且都出兵了居然还不拿下来?
“怪不得这镇子发展不起来呢,长此以往还有哪个商队敢过来。”
明知有贼还冒着风险往贼这里跑,他们又不是有病。
黎彬微微点头,道,“这里的官府也有点问题。”
他们之前走在街上就已经了解到,这小镇虽说是个镇,但观其规模却也赶得上一个小城了。
只是这镇名叫临风镇,这才一直以镇称呼。
因此这官府还能有几个小兵可以使唤。
不过这外边的山贼能和这镇可以共存这么久,他不得不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官贼勾结。
山贼得了利,官府得了名,共赢而已。
百姓不一定不知道,只是这诡异的平衡确实也比官府完全不管事适合他们生存。
黎彬抬手倒了一杯茶饮了一口。
没想到这临时下的一个码头就能让他碰上事。
苏叶也倒了一杯,先是闻了闻才入了口。
好吧,果然就如看起来的那样难喝。
苦就不说了,口感还那么涩。
不知道黎彬怎么喝得下去。
看台上。
这种事迹显然勾不起听众的兴趣,于是说书人草草讲过后便不太得趣地结束。
而后特意喝了口水清清嗓子,又朗声道,“各位听客可听好了啊,小生这回要说的是咱们小镇的,县家老爷的风流韵事。”
周围并不算多的观众果然起了兴致,还能窃窃地私语几句。
毕竟他们来听书可不是为了听他们吹官府的。
听的就是八卦,听的就是乐趣。
县家老爷,指的就是他们这镇上的头官了。
黎彬喝茶的动作一顿,望向看台的眼神也微微认真了起来。
一般说书的能提到风流韵事。
自然免不了主人公的家庭背景,人际往来。
就是不知是这说书的有本事,能知道头官的关系网并不惧其势力加以塑型成一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