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看了一圈,见田三金正带着工人们在后山挖沟排水,不禁笑了起来。
看来田大强要把后山交给田大力和田三金,还真是没有看走眼。田三金才来了一个月,就能样样都能照顾到,他们走了这七八天,家里这些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再想想自家秋天就要搬去县里,荷花想着,是时候把后山这一块慢慢移交给田三金一家了。
等田大强从县里回来,她就让田大强去跟田大力一家人说这件事。
转眼到了三月份,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田地里的野菜很快便长了出来,憋闷了一整个漫长的冬天,村里的老太太小媳妇大姑娘都拎着篮子和小铲子,纷纷出动去挖野菜。
荷花家里守着这么大的后山,自然不用跟着别人一起去路边田地挖野菜,虽然荷花对挖野菜的事情没什么太大兴趣,但是周氏和翠花几个却很热衷,一来可以去野外散散心,二来可以给家里换换口味,何乐不为呢。
于是周氏带着翠花和杏花,连蹒跚学步的小六小七也带上,浩浩荡荡去后山挖野菜了。
春天吃野菜的好处很多,整个冬天吃的冻肉腌菜,很难吃到新鲜水灵的青菜,所以到开春的时候,即使是富裕的人家也要吃些野菜,换换口味的。
荷花也跟着她们上山,只是她不去挖野菜,而是去查看自己的药材田。
经过一个冬天,几乎所有的药材都顺利过了冬,这应该是跟荷花刻意模拟的野外环境有关,只是长势并不如后世那么快速,这一点荷花倒不着急,野生的药材长得本来就慢,这样更好,不会影响药效。
荷花让田三金叫了工人们帮忙,把那些可以收获药材都挖了出来,又重新种上新的药材,在这个过程中,她手把手地教着田三金,田三金本来就认识不少药材,让荷花这么耐心细致地教了一段日子,很快就能自己种药材和收获了。
荷花另外开辟了几块田,专门用来育苗,这些药材苗是给县里的山庄准备的,等那边的地开垦好了,就可以直接移植过去。
期间田大强回来过一次,是为了跟荷花商量建山庄的细节问题,有了梁忠和田芳的帮忙,那边的材料已经定了下来,木匠和工人等人手也都找好了,有的地方已经开工建造了。
荷花借机把田三金的事情说了,田大强很是赞成,马上就去找田三金,跟他说以后会把后山这一块完全交给他管理,每年分他家三成的收入,田三金起初死活不肯,说只是来帮忙,怎么能要这么多钱呢?后来田大强又去找了田大力,甚至请田平泉出面作证,说把后山交给田大力和田三金管理,田大力爷俩看田大强这样坚持,只得答应了下来,自此以后,田大力和田三金对后山的事情更加上心了,即使田大强不在家,荷花也不用操心了。
日子就这么忙忙碌碌地过着,四月初的一天,家里忽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正文 第501章邀请
说是不速之客,其实这两位是来过荷花家里的,只是荷花没想到,她们会再次前来。
冯妈妈和陈妈妈一看见荷花进来,马上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恭恭敬敬地给荷花行礼。
“几个月不见,姑娘又长高了好些,出落得越发水灵了!”
“姑娘近日可好?我们家四姑娘一直念叨着姑娘呢!”
与上次的轻慢不同,这次冯妈妈和陈妈妈热情得好像后世的导购,一左一右扶着荷花,不住地寒暄着,反倒让荷花十分不习惯。
荷花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借机甩掉了两个媳妇的手。
“原来是两位妈妈,今天怎么这么有空儿?”
察觉到荷花的冷淡,冯妈妈和陈妈妈飞快地交换了一下脸色,笑容越发恭敬了。
上次她们可是领教过荷花的脾气了,哪里还敢不小心,万一再惹了这位村姑生气,那她们就惨了。
再说上次她们可是听内院的那些小丫鬟说了,自家四姑娘对这位小村姑可是推崇备至,这不这次又让她们来请荷花过去做客呢,她们怎么敢不尽心。
“姑娘刚回来,累了吧?快坐下歇歇。”冯妈妈赶紧拍了拍坐褥,请荷花坐下。
陈妈妈则快手快脚地倒了杯茶,送到荷花手边。
荷花也不客气,接了茶水坐下,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才问道:“两位妈妈这么大远地赶过来,有何贵干?”
陈妈妈微微弯着腰,陪着笑脸奉上一个大红洒金的请柬。
“我们四姑娘请姑娘过去赏花,还请姑娘务必赏脸。”
荷花接了帖子打开,见上头的日期定在五日之后。
她不由得笑了:“上次请我去赏雪,这次请我去赏花,到秋天的时候,是不是该请我去赏落叶了?”
两个媳妇摸不透荷花的心思,只能小心地赔笑:“姑娘说笑了。”
荷花也不为难她们,收起了帖子:“知道了,到时候我会去的。”
或许是没想到荷花会这么痛快地答应,两个媳妇显然大大地松了口气,笑容越发热情了:“那我们这就回去回话,我们四姑娘若是知道姑娘肯去,定是极为欢喜的。”
说完了正事,她们便不多留,留下礼单便告辞了。
荷花把礼单给了杏花,让她去收着,左右不过是些场面上的礼品,她现在还没空儿去看都是什么。
她肯这么快的答应,倒不是因为想巴结郑府,主要是她最近忙着家里的事情,惦记着县里的山庄不知道修建得怎么样了,一直想过去看看,趁着这个机会就一并把事情都办了。
于是几天后,荷花跟着田芳派人来拉蘑菇的马车,去了柳川县。
说到这蘑菇,荷花本想着到了春天,各种新鲜青菜野菜都上市了,这蘑菇也就可以收缩种植规模,甚至看市场情况可以酌情暂时不种了,可是没想到,这几个月的蘑菇销量依然很稳定,只是随着各种山野菜和青菜的上市,价格缩减了一半多,收购价约莫在十一二文钱左右。荷花想着,这蘑菇的种植方法她已经很熟练了,成本也不高,就算卖五六文一斤,她也是有得赚的,所以就一直种了下去。
原因是荷花种的蘑菇虽然价格稍高,却胜在货源稳定,原本蘑菇这个东西都是野生的,都是靠山里的村民们闲来无事去采些,有的留着自家吃,或者晒干储存起来,有的吃不完就背到县里去卖,这样的蘑菇来源,第一量少,第二货源很不稳定,第三品种和品相也是参差不齐的,第四价格也不便宜。如今有了荷花定期定量的供应,县里的酒楼和菜市自然都更加愿意购买荷花的蘑菇了。
荷花有了这半年卖蘑菇的经验,心里更有底了,决定搬去县里要扩大蘑菇的养殖规模,这样家里的收入就更稳定了。
就比如这次,她带了两千斤各种品种的蘑菇去县里,少说也有二三十两银子进账,就算以现在的养殖规模,一年只蘑菇这一块的收入就有三百两左右,维持目前家庭的开销是绰绰有余。
到了县里,自有伙计接了蘑菇下去安排,荷花梳洗了一番,便去跟田芳一起吃晚饭,顺便问起庄子的事情。
“泥瓦活计都做完了,听说过几日就要上大梁,前儿你爹回来,还让我找人给看个上梁的黄道吉日呢。”田芳一边给她夹菜,一边说着自己知道的信息,“那庄子我还没空儿去看,听你老姑夫说,盖得又大又气派,要不是我们酒楼的生意实在丢不开,连他都想建好了去住些日子呢。”
荷花笑道:“老姑你和老姑夫跟我们这么客气干啥,庄子建那么大,你们就算住个一年半载也住得下,以后得闲了,只管带着小鹏他们一起去住着,就当散散心了。”
“可别!”田芳连忙摇头,“要是我们闲下来了,那肯定就是生意不好了,我还没赚够钱呢!”
两人说着,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