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唐朝的节度使制度,节度使镇守一方,不纳税不交贡,俨然就是地方的土皇帝,一旦这些人战功赫赫,朝廷根本就动不得他们。
而且谋反的,也都是这些人。
于是本朝立朝之初,就废除了这些军官制度。
开始重文轻武。
哪怕是文官的品级比武官低好几级,武官见到文官也要行礼。
再加上唐宋两朝的科举制度还没有完全凭实力化,本朝的科举,不许推荐,不看名气,只凭借科举试卷择优录取。
这又给科举为官的许多人以骄傲的资本。
再者,元之所以崩溃瓦解的快,就是朝廷不重视文人,没有科举制度,底层人民没有翻身的机会,阶级没有流动性,社会必然出乱子。
以上种种,使得文官的地位一键升高,到了此时,朝政由内阁大臣把持,而内阁大臣全部是科举取士来的,他们有骄傲的资本,不看皇帝脸色,这一些文官形成了一股可以和皇权对抗的强大势力,就是文官集团。
为什么要提文官集团?
因为她嫁了个昏君杨厚照啊。
李昭天天杨厚照是昏君,但是通过了解,和她知道的一些史料,杨厚照其实没有那么不堪。
被黑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谁能黑皇帝?
当然是会写字的文人。
第一件被黑的事就是内阁弹劾八虎,最后内阁两个大臣请辞,杨厚照就落得个识人不清的骂名。
在普世价值观中,不信任首辅,宠信太监,那确实是昏君的模样。
但是本朝太监进宫都要入学学习,跟别的朝代可以控制皇帝的太监制度和地位都不同。
再一个,普世价值观也是文人给人们灌输的。
所以杨厚照信任赵瑾,就真的错了吗?
不提别的,就这次大婚,这些文官在这次事件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杨厚照金口都开了,是皇上的私事,可是内阁就是拖着不办,杨厚照都没有办法。
最后还是礼部的人看不下去,给了杨厚照流程,杨厚照自己一手操办,所以这婚事才能这么顺利举行。
事件争执是假的,党派争执也是假的,没有对错之分,权利的斗争才是真的。
李昭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现在的首辅是刘健,是孝宗留下来的老人。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管刘建在别的方面多么优秀,但是他已经习惯了孝宗的脾气秉性,形成了孝宗“听话”的行为模式,杨厚照年轻叛逆又好动,面对杨厚照,他不习惯,他就想把杨厚照变成孝宗。
这就像是两口子过日子,性格不合,所以不是东风要到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从上辈子看,杨厚照看似东风赢了,但是西风的嘴和笔都没闲着。
不灭灭这些人的气焰,杨厚照之后还要被人骂昏君。
杨厚照是她的老公,她是皇后,
这辈子,她不会再让人黑杨厚照了。
当然,这是个非常艰难的任务,可能完不成,但是也要有个努力方向不是?
李昭吹了吹盖头,从缝隙中迎到了一缕光,她看到了模糊的宫殿。
整个王朝如果不是他们家的,那就是大家的,如果是他们家的,她凭什么不能去?
如果是大家的,她就更要去。
她要去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和祝福。
去报内阁不同意她当皇后的仇。
去给刘健提个醒,以后她还要在紫禁城兴风作浪呢。
就去。
……………………
中和韶乐设在太和殿前,丹陛大乐设在太和门内。
法驾卤簿陈设在太和殿丹陛及庭院内。
一顶礼舆在高头大马的引领下缓缓而来。
礼舆外面的杏黄色缎子帷幔上,用金线绣着大凤凰,帷幔里的人影红如火焰。
一看就是皇后的仪仗到了。
仪仗一到,太和殿的御道上静鞭三响,接着就是鼓乐声响。
这是仿照周礼的鼓乐,大臣跪拜皇帝时奏的乐曲。
大臣跪拜皇帝的曲子沉稳庄重,有中肃穆的压迫感。
所以这并不是迎娶皇后的喜乐。
但是皇后的仪仗到了。
大殿丹陛上和庭院中占满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
看到凤舆都傻眼了。
皇后竟然来了,可是他们没接到通知,这是怎么回事?
☆、一百三十三章 册封(三)
刘健当仁不让就在最好最高最前的位置,也就是丹陛最上面,此刻他听得清楚看得清楚,所以面对着不符合礼节的事情,他稀疏的眉毛翘的老高。
回头看向另外四个辅臣:“圣上这是什么意思?”
皇后能不声不响的来,之前谁都没接到通知,那不用问,定然是皇上“干的好事”。
所以皇上是什么意思?
他们都不同意的皇后,皇上要当着皇后的面亲封金册,还要让皇后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大礼,这是什么意思。
是向他们示威,也是要给皇后撑腰。
杨宁陆训梁宇强没说话。
李阳东道:“不管什么意思,元辅大人,咱们该行跪拜大礼了。”
鼓乐声奏到特殊的韵脚,鸿胪寺住持朝会的官员喊道:“行礼。”
丹陛和庭院中上千人,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奴才下人,除非有“任务”的。
剩下所有人开始向皇上行“三跪九叩”礼。
“万岁”“千岁”之声,地动山摇。
不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此时,礼乐不停,仪式就得继续。
所以在这个时候,谁也不能不开眼的说皇后不该来。
但是这根本不合规律,皇上是准备弄一个武则天进来吗?
刘建胡子气的飞的老高,但也只能不甘心的跪下去,喊着口号。
………………
放眼望去,全是绯红色的后背,男人们低沉厚重的声音让人心神振奋。
杨厚照这时候已经下马,李昭也已经下轿子。
杨厚照把李昭的盖头掀开,扔给一旁的喜娘。
李昭眼前一亮,看着杨厚照微微不解。
杨厚照低声道:“不要紧,古礼没有这东西,朕也不怕别人看你,朕就是要让他们好好看清楚,看清楚他们的皇后长得什么样,朕还要当着阿昭的面亲自宣读金册让他们看,免得他们认不清。”
“阿昭,跟着朕的脚步走,什么都不用怕。”
小皇帝是要给她撑腰。
一席话说的李昭心甜如蜜,她抬起手,勾住杨厚照的胳膊。
姿态从容淡定,像是做惯了一样。
杨厚照满意的点头,心想阿昭最好了,朕干什么她都支持,旁的女人肯定是不敢来的。
杨厚照又看像文武大臣,脸上显出得意的神色,要给这些老头子看看,他的女人多漂亮。
“走。”杨厚照来着李昭转身:“朕带你去太和殿,亲封你金色凤印,今后就谁也不敢欺负你了。”
帝后二人一起,款步走在太和殿的御道上。
礼乐声声,奏着上千年的古韵,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含蓄沉稳气质。
御道长长,铺陈的是万年不腐的基石,象征着王朝的气象长长久久,万年不断。
在这气质和气象之上,一双姿态高雅的红衣男女,他们执手而走,向着代表着无限权力的太和殿,接受着王朝最高的礼遇。
他们红衣上的飞龙飞凤,在春季最璀璨的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像是真龙活着一样。
天大地大,唯有一对新人独立,那是怎样的尊贵气势?
他们两个人都身材修长,贵重的礼服穿在他们身上,配上那俊美靓丽的容貌,男才女貌,是天生的一对。
他们十指交握,身子紧挨着,亲密和谐无比,这就是王朝新的帝后了。
☆、第一百三十四 拜堂(一)
礼毕,乐止,李昭将金册,金宝交给秦姑姑,秦姑姑再交给礼部尚书。
最风光的时候已经过了,杨厚照已经宣读了金册,给了她金册个和金宝,她就是皇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