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经常来刘健家,所以人和地方都熟悉了。
刘健家只是个二进的小宅子,他从后门进来,不用小厮带路,绕着两墙之间的夹道走,走了不一会,就到了前院。
前院正房三间,中间是厅房,东厢房是刘健的书房。
此时正厅没有声音,书房的窗口透出来红亮的烛光。
杨宁便进了书房的门,过了第一道门是玄关,左转又是一道门,没有真门挡住,是垂下的细竹帘子。
杨宁听见屋里有声音在谈话,咳嗽一声,然后掀了帘子进去。
他刚进屋,就听见有人道:“卑职见过杨大人。”
刘健的书房布置极其简单,因为地方不大,没有隔断屏风之类,西边和北边墙壁是书架,靠北书架前放着画案。
画案前是书案。
书案前后两把椅子。
再靠西边书架的地方是两套高几太师椅。
东边一个睡榻,再无其他了。
此时屋里所有椅子上都坐满了人,跟他打招呼的是太师椅上的两个阁老。
这两位说完,坐在书案对面的李阳东也叫了声杨大人。
杨宁拱手道:“你们都来了。”
说着向屋里走近。
刘健坐在书案后,李阳东对面,道:“不急,还有人没到。”
李阳东在这时站起来,给他让了个位置。
朝廷讲究论资排辈,杨宁资历比李阳东老,他已习以为常,道了声谢,就坐下去。
屋里还有几个人站着,是六部除了入阁人员以外的三位重臣。
内阁辅臣,本来是成祖忙不过来,设立的为自己分担政务的的小官职。
相当于秘书团体,最初只是有五六品的小官担当,后来内阁这个职务越来越重要,而那些小官员往往资历不够,压制不住高官,高官见小官权利更大,离皇上更紧,也多有不服,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由三品以上大员兼职这个职务。
如今刘健就是吏部尚书,李阳东兼顾户部,杨宁自己兼顾工部。
其他三个没入阁的重臣就是兵部尚书刘大夏,礼部尚书敬重,刑部尚书崔敬业。
李阳东跟着三位重臣一起,都站到刘健对面。
杨宁心里数了数,刘健给他送信的时候说来商量八虎的事,这是文官内部的会议,看级别都在五品以上,相当于早朝。
六部尚书都到了,还能有资格的,就是六部侍郎之中的人才了。
正想着,门帘就响了,一起进来六个人,为首的是礼部右侍郎焦芳。
他们这一进来,屋子里灯光一下子被挡住,显得更狭窄了。
刘健见人来之后道:“大家随便找地方吧。”
他家椅子不多,找地方也是站着。
杨宁看六人有两个在门口附近,四个到了李阳东身后,接着就没动了。
这下人都起了。
接下来刘健把大家扫视了一圈,果真道:“人到了齐了,有些事在朝上不好说,所以我把诸位都找来,咱们就这里说。”
☆、第二百三十五章 龙争虎斗——暗度陈仓(五)
刘健的声音沧桑且极其严肃:“高迁搬皇上出来,又是鼻涕又是泪的诉苦,就是为了给八虎,白日里我是不得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可是八虎这些年来教唆皇上的事可不少,明日能把他们送去扫陵,皇上舍手了,还会把人叫回来,到时候咱们今日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所以我的意思,八虎不除不行,明日不是祛除八虎出京,是送他们去断头台。”
刘健刚直也固执,他这个决定大家都不奇怪,但是意外在面上已经答应皇上了,这不是欺君吗?
而且皇上和八虎现在一定都很放松没有提防,然后给出致命一击,这简直就是阴奉阳违,兵法上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而元辅大人的一语气是陈述语气,不是商量,也就是说,这件事已经这么定下了,他不过是公布。
屋里气氛在刘健说完话后有一瞬间沉重的如水银一般。
不过一吸之后,崔静业道:“这件事卑职来办。”
虽然王朝诛杀大臣,革职查办的事都被锦衣卫给包圆了,但是刑部的性质和根基还在,刑部有牢房有兵,还能审案,是可以行刑不法之徒的。
有刑部插手,这件事就从刘健的嘴上霸道,变成了十分可行。
八虎深深为文官忌惮,崔静业又是刘健的得意门生,这个结果,看来是很多人早就准备好了的。
崔静业话音落下,内阁其他两人举手道:“附议。”
杨宁回头看了一眼,后忙举手道:“附议。”
接着屋里人附议的声音此起披伏,到了最后只有李阳东没说话。
刘健手指点在桌子上看着李阳东:“西月有不同意见?”
李阳东摇摇头,后举手道:“附议。”
刘健攥了攥拳头,然后看向崔静业:“这八个人今晚应该都在宫里伺候,明早会出宫,你带兵在承天门门口堵着,只要他们一出来,就一网打尽。”
崔静业郑重的点头:“是。”
******
大内刻露报了二更二刻的钟声。
李昭在书房中放下书本,刚要站起,秦姑姑掀着帘子进来了。
她走到李昭耳边低声道:“不出您的所料,真的有外面人送消息给赵公公了,小鹦鹉说赵公公听到消息后脸色苍白,怒不可遏,他之后还寻藤摸瓜,好像是吏部的右侍郎焦芳给赵公公递的什么消息,娘娘,现在这个非常时期,竟然有外臣和内侍有联系,此时蹊跷啊。”
李昭忙问道:“那赵瑾现在在什么地方?”
秦姑姑道:“在钟鼓司没出来呢。”
杨厚照约八虎三更饮酒,明明是前途无亮的饯行酒,谁喝得下,所以除了张永,谁都没以往那么积极,应该都在跑关系吧。
反正杨厚照刚带着张永去虎园,其他人没看见。
李昭想了想:“赵瑾不会坐以待毙的,他应该要开始走动了,记住,不管他干什么都行,只是在咱们们实施计划之前,不要让他靠近万岁爷。”
李昭把布局告诉了秦姑姑,但是为什么这布局中赵瑾的分量会这么大秦姑姑不懂。
李昭还让秦姑姑派人去盯着赵瑾,但是说了经过,娘娘好像并没有多大意外,那可是内侍和外臣勾结,娘娘像是胸有成竹早知道一般。
秦姑姑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李昭,是想知道答案。
在历史的记载中,就是这一晚,本来说好要驱逐八虎出宫的,杨厚照也答应了,但是文官秘密商议,觉得八虎不除不行,所以准备第二天把强硬的把八虎杀了,以绝后患。
但是文官中出了一个叛徒,这个叛徒就是焦芳,这个焦芳是许小珊的亲戚,从他把许小珊送进宫的布局来看,就是个野心家。
不光如此,他还是个无赖。
提起焦芳,就不得不说说赵瑾这个人。
太监在分配到十二司之前都要读书,赵瑾十分聪明,读书成绩很好,但是他点子很低,没有分配到最有前途的司礼监,而是进了最没前途的钟鼓司。
俗话说的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啊,当太监也是一样,每个司就关系到一生的命运。
赵瑾那么聪明上进的人当然十分不甘心。
好在老天是个特别好的话本子编手,让他遇到了好玩的两个皇帝,死了宪宗,还有杨厚照。
杨厚照年纪小而叛逆,正好操控,赵瑾的野心就又起来了。
他的偶像是英宗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就是怂恿英宗御驾亲征,然后全军覆灭,英宗被鞑靼人活捉的那个王振。
正好杨厚照也好武,赵瑾也有那种想当英雄被万人敬仰的胸怀。
当然他是有自信的,决不会再搞出“土木之变”,使得小皇帝像他的曾祖父英宗那样,沙漠蒙尘。
可是当英雄,不是说说的那么简单,不管是内朝还是外朝混,都得有权,钟鼓司的掌印太监就算了,权利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