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跑道(1)

作者:橙小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

书名:一条跑道

作者:橙小月

文案

一个少年成长小说。

没有爱情。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 ┃ 配角: ┃ 其它:

==================

楔子

写在前面:

其实不是言情,这篇文章做过大的调整,但现在没法修改了。

本质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关于热血,关于运动,关于青春。

写给自己,写给我的少年时代。

北城是平山省的省会。

它位于平山省东北角,紧邻着海,素来以宜居闻名。它临着内海,不易发生海啸;又位于华国北部,台风鲜少波及。虽说GDP一类的数据十分惨淡,但它确实环境宜人,风平浪静,历史上几乎没有巨大的灾难乱人心神。每每评选未来养老的十大胜地,北城都能在其中占据一席之位。

但近年也有不少挑剔的人在本地论坛上指出,北城变了,特别是核心的中城区。老房子拆了大半,只留下一小片因被划为古建筑保护群而得以苟延残喘。房价飙升,尾气污染,购物中心建了一座又一座,与别的城市越来越趋同,也令人越发觉着陌生。

这些老住户说,北城已经不是他们熟悉的北城。他们的语气带着满满的失落,然后转身而去,留下一个悲怆的背影。

有人附和,自然也有人反对。反对的人说我们市经济已经烂成这样了,再怎么说也是本省能算得上数的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却赶不上人家南江省平均数。倘若还不招商引资,想让我们人人都拿着三千块的工资混吃等死,就是不对。亦有人说,如果诚心想找自然风光,不如去北郊,也没人遮拦,不要坏了经济发展的大好势头。

北郊诚然保留了北城的一切过往风光,因为北郊本身就是一座大山。山脚下是村落和果园,过了果园到了山口坡上就能看到座寺,名曰碧山寺。至于山上,除了树木草丛还是树木草丛,也不是什么名胜古迹,除了附近爬山锻炼的大爷几乎不会有人去。

反驳者话里有话,你嫌这嫌那,怎么不跑山里做和尚呢?都是俗人,别放不下这放不下那的,还轮不到你们挑三拣四。

现下网络上,人人戴着面纱,虚假的昵称和编造的个人简介将人很好地包装成另一番模样。隐私得以保存,但发言也就更肆无忌惮。论坛上这类稍有争议性的帖子都是戾气深重,你一言我一语,掺杂着恶毒的本地骂街土话,当真是吵的昏天黑地,每一方都恨不得把对方生吞活剥了才罢休。

这样真的值得吗?或者说,有什么意义吗?没人关心。

这帖子吵了几天几夜,都没下个最终结论。一个周过去,帖子慢慢沉底,大家又就着新的话题“北城一中好还是三中好”议论,吵的那叫一个不可开交,都把之前的骂战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北郊罕有人至。唯有节假日人烟多些,也不是为旅游,而是去寺庙烧香拜佛,为之后的岁月图个彩头。每逢大年初一是香火最旺的时候,经商的一年到头至少也要趁此时来一次。分明不是信徒的也要来布施供养,只求图个心安,愿佛祖保佑他今后能在经济的滔天巨浪中驾风而行,谋得一线生机。

却鲜有人知,打碧山寺所在的坡上往西走,循着山路一直向上,别有一番天地。

春意正浓时,山麓上丛生的树木呈现翠绿的色彩。草丛间生着野果,多是青涩的小西红柿,尚未成熟,用衣襟擦擦再咬一口便觉泛酸。脚步停下,静心细听可听闻泉声叮咚,原是一股细流在山间流淌。若是昨夜逢了雨,次日脚下的石板路上那层潮湿的青苔便越发滑起来,行路要特别小心。

一对打扮得体的中年夫妻正走在这石板路上。雨后空气清爽,偶有鸟鸣。

女人鞋子打滑,险些跌跤,男人忙扶住她,“小心点。”

女人定住脚步,轻轻叹了口气,“今天好几次都差点摔地上去。”

她又低声说了句:“心乱了。”

男人轻轻拍拍她肩膀,安慰:“快到了。到了就好了。”

女人点点头,继续随着男人一道前行。

两人又走了十余分钟。曲径通幽处,终于可见半边黄、半边白的院墙。朱红的柱子耸立,将天顶撑起,柱子已经被风雨剥蚀了多年,除少部分还保持着朱红原色外,几乎与灰白无异,看起来肯定颇有些年头。

顶上是块琉璃样的牌匾,倒显得新些,中间自右而左书着三个大字:“山云寺。”

一男一女对视一眼,缓缓步入寺中。似是有所感知,脚步声愈发轻了起来。

甫入庙中,便闻见高香气息。

踏入第一进门,两人便看到了往生超度的浅黄色纸质牌位。他们读了一下上面的字,方知这牌位是为了超度在平山省火灾中牺牲的消防英雄。八个人名被工整地誊写在上面,字字读来便觉气氛肃穆。

就在此时,两人同时听见后边帘子一掀。他们抬眼看去,便望见出来了个身着橙色袈裟的僧人。看面容不超过四十岁年纪,身材高大,两道浓眉,剑眉星目。虽说身在这破落小寺中,竟是器宇不凡。

三人目光交汇。僧人显然已经看到他们刚刚立在牌位前,举起单掌在胸前持礼,念句佛号:“阿弥陀佛。清明将至,山云寺超度大火牺牲英雄,愿他们离苦得乐,往生净土,以后得生善家。”

声音沉稳,一字一句念来不疾不徐,中气十足。

女人问:“您是这庙里的住持?”

“正是。”

男人取了旁边一炷香,恭恭敬敬地插好,点上,与女人一起对着牌位深深鞠了一躬。

平山省的一处旅游景区三个月前起了大火,恰好赶上周末,不少游客被困其中。消防员救出了大部分,民众几乎没有死伤,却有数名消防员困于火海,其中八人抢救无效,不幸遇难。当地电视台播报了消息,遇难的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这对他们的家庭是莫大的打击。一男一女早已为人父母,念及此处,心情也不由得沉痛。

到了这个年纪,多数人最大的事并非关乎自己,而是紧绕着孩子。

僧人垂首持礼,“多谢二位施主。不知道你们前来,是为了什么事?”

女人率先开了口:语气急促:“我们儿子最近出了事,所以想在贵寺求一根签,辨一下他的前路如何。刚刚我们去了山下的碧山寺,可他们非说那里不能求签。我听说这里……”

男人手肘轻轻碰下女人。

身在别家寺院,却去提那不相干的碧山寺,显然不对。

女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心急之下又说多了话,忙手掩下嘴,低头不吭声了。

男人替她道歉:“我爱人心急,还请您见谅。”

那僧人却笑了,“好说,好说。二位施主里边请,来佛祖前请支签吧。。”

待到进了第二进屋子,僧人走到香案前,将乌黑色的签筒擎起来,轻轻晃晃。

声音干脆清亮。

直至签条彼此碰撞的声响彻底安静下来,他才双手将签筒托到二人面前,“请。”

女人看向男人。男人深吸了口气,伸手从中拿了一支出来。他看了一眼,不明所以,就交还给僧人,诚挚地问:“敢问大师,这签该如何解?”

僧人看向那签,又看了看面前这一男一女,眉目低垂,若有所思。

随后他抬起头道:“令郎当离开此地,远赴他乡。”

男人眉心微皱,“该去哪里?”

僧人不答,却向那女人看去,“女施主可有兄弟?”

此话一出,男人和女人的脸色都瞬时一变。

良久女人轻声问:“你怎么会知道?”

她的嘴唇微微颤抖。

僧人持礼,微微躬身,“天机不可泄露。走,与不走,命理究竟如何,落在这一支签上,也未必落在这一支签上。二位施主与令郎还要自行抉择才是。”

他直起身,将那支签放回筒中,又轻轻摇摇,将筒归于桌上。

男人本想再看眼那支签,右手已伸出,此时不得不伸手不自在地理了理头发,手又缓缓垂到了身子右侧。

女人咬了咬嘴唇,惊异的神色慢慢收敛。她依旧恭恭敬敬地回礼道:“多谢住持。”

僧人敛眉低目道:“不必客气。”

两人走出佛殿门外时,天空中又飘起了淅沥细雨。山风阴凉,女人将湖蓝色披肩裹的更紧了些。

上一篇:丫头,过来,亲我下一篇:烦人精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